风挟寒邪是怎么形成的?
引起外感病的原因是外邪,中医将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风邪是“六淫”之首,《黄帝内经》就记载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风是春天的主气,但客观上来说,四季皆有风的产生,它无所不在。风流动不居,善行数变,有升发向上、向外促使腠理(肌肤)疏泄张开、易袭阳位等特性。头面体表受风邪侵袭后,常使人产生头晕、汗出、恶风等症状,能使痒痛现象此起彼伏,游走不定,能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联合使人致病。
病因
风为春令主气,与肝木相应。风邪为病,其病证范围较广,变化为快。其具体特点为:遍及全身,无处不至,上至头部,下至足膝,外而皮肤,内而脏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受到风邪的侵袭。
风邪能与寒、湿、痰、燥、热(火)等相合为病。致病的特殊性,风病来去急速,病程不长,其特殊症状也易于认识,如汗出恶风、全身瘙痒、游走不定、麻木以及动摇不宁等症状。临证时,发病在春季与感受风邪明显有关者,均可考虑风邪的存在。
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热(火)这些正常的气候现象,古时称作“六气”。六淫,是对六气的异常变化的一种称谓。古人认为异常的气候变化可以使人产生疾病(现代科学也证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细菌与病毒的繁殖力与致病力是不一样的)。中医借用“风、寒、暑、湿、燥、热(火)”之名及其特性,来概括所有的由外界因素干扰人体所致的疾病原因。
临床表现
1.轻扬开泄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升散,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所以风邪致病,易于伤人上部,易犯肌表、腰部等阳位。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伤于肺则肺气不宣,故现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风邪上扰头面,则现头晕头痛、头项强痛、面肌麻痹、口眼歪斜等。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怕风、发热等表证。因其性开泄,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肌腠疏松,汗孔开张,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2.善行数变
风善动不居,易行而无定处。“善行”是指风邪具有易行而无定处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之发无定处,此起彼伏;行痹(风痹)之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等,均属风气盛的表现。“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化无常和发病急骤的特性。如风疹、荨麻疹之时隐时现,癫痫、中风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等。因其兼挟风邪,所以才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疾病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一般都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等特征
3.风性主动
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直视上吊等症状,故称“风胜则动”。如外感热病中的。热极生风“,内伤杂病中的”肝阳化风“或”血虚生风“等证,均有风邪动摇的表现。
4.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是外感病因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往往都依附于风而侵袭人体。如,与寒合为风寒之邪,与热合为风热之邪,与湿合为风湿之邪,与暑合则为暑风,与燥合则为风燥,与火合则为风火等。所以,临床上风邪为患较多,又易与六淫诸邪相合而为病。故称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风与肝相应。风为木气,通于肝。外感风邪可导致胃脘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等。这是风邪伤肝,木盛克土所致。
辨证施治
1.风寒型
证候:恶风、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咳嗽、鼻塞、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辛温解表。方药: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独活、川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柴胡、甘草。水煎,日一剂,分3次温服。
2.风热型
证候:发热重、微恶寒、自汗、头痛、目赤、口干渴、小便黄、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散热、清热利咽、辛凉解表。方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淡竹叶、荆芥、桔梗。水煎,日一剂,分3次温服。
3.挟湿型
证候:头痛、发热、发风疹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关节酸痛游走性,肢体屈伸不利,出汗、生疮疡、下肢浮肿,伴有泄泻,舌苔白腻,脉濡。治则:散风祛湿。方药:羌活、薏苡仁、防风、白芍、苍术、当归、细辛、麻黄、川芎、桂枝、桑枝、白芷、藿香、生地、黄芩、宽筋藤、骨碎补、生姜,鸡血藤、甘草。水煎,日一剂,分3次温服。
4.血虚生风
证候: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皮肤干燥、瘙痒脱屑、耳鸣、心悸、失眠,舌质淡,脉虚细。治则:养血熄风。方药:当归、生地、熟地、川芎、白芍、丹参、首乌、鸡血藤、防风、桑椹子、阿胶(烊化),白鲜皮、苦参、白芷,甘草,水煎,日一剂,分3次温服。
5.阴虚动风
证候:头痛、头晕或中风昏倒、四肢抽搐、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则:平肝熄风。方药:生黄芪、生地黄、怀牛膝、制白附子、代赭石(先煎),僵蚕、制全蝎、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制水蛭、广地龙、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当归尾、青蒿、桃仁、红花、生麦芽、甘草。水煎,日一剂,分3次温服。
风寒感冒有哪些饮食禁忌
风寒感冒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风热感冒发热期,应忌用油腻荤腥及甘甜食品;风热感冒恢复期,也不宜食辣椒、狗肉、羊肉等辛热的食物;暑湿感冒,除忌肥腻外,还忌过咸食物如咸菜、咸带鱼等。 生姜对感冒有很大的帮助,介绍几个方法给你用生姜治感冒: 一、生姜 5 片、红枣 5 枚、葱白少许,以水煎服,可治风寒感冒。 二、生姜、茶叶各 5 克,以水煎服,可治寒湿引起的腹泻。 三、生姜、紫苏叶各 一5 克,外加红糖适量,以水煎服,可治过食鱼蟹引起的消化不良. 说明:生姜可生吃、熟食、酱渍、醋浸,又可以用盐、蜂蜜调和自用。但内热盛、目赤、失血、盗汗者少食为佳. 一般而言寒凉水果有—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椰子、橘子、硬柿子、山竹、蕃茄。热性水果有—龙眼、荔枝、芒果、榴连。 平性水果有—芭乐、苹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樱桃、桑椹。当身体不舒服时,有感冒的现象,寒凉及热性的水果要少吃。此时可多吃一点平性的水果 忌 食 物 品 : 凡感冒期间,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诸如猪肉、鸭肉、鸡肉、羊内、糯米饭、黄芪、黄精、麦冬、人参、胎盘、阿胶各种海鱼、虾子、螃蟹、龙眼肉、石榴、乌梅、以及各种粘糯的甜点食品。 风寒感冒者还要忌吃上述的寒凉性食品,如柿子、柿饼、豆腐、绿豆芽、田螺、螺蛳、蚌肉、蚬肉、生萝卜、生藕、生地瓜、生菜瓜、生梨、生冷荸荠、罗汉果、冷茶、菊花脑、薄荷、金银花、白菊花、胖大海。 风热感冒者还应忌食生姜、胡椒、桂皮、茴香、丁香、砂仁、白酒、冬虫夏草等。 ---------------------------------------------- 感冒时宜吃和不能吃的东西 感冒,俗称伤风。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感冒者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至于气虚感冒、阴虚感冒、阳虚感冒、风湿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 宜 忌 原 则 : 总的来说,感冒属于外邪侵犯,所以,原则上感冒初起宜吃清淡稀软饮食或食物,忌吃油腻、粘滞、酸腥、滋补食品,以防闭门留寇,外邪反不易驱出。风寒感冒者宜吃具有辛温发汗散寒之品,忌吃生冷性凉食物;风热感冒者宜吃辛凉疏风清热利咽食物,忌吃辛辣性热物品。 宜 食 物 品 : 凡感冒之人,宜分清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分别适宜选用以下食物: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三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 【紫苏】性温,味辛,有发汗、散寒、退热作用,对风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气虚之人风寒感冒时,宜用紫苏叶同大米者成稀粥食用。由于紫苏所含的特有香气是紫苏乙醛,即紫苏油精,易于挥发,发所,煮紫苏粥时宜在稀粥临熟时加入紫苏叶一0克,稍沸即可,不宜久煮。 【金银花】有清热作用,中医常用以治疗风热感冒。《常用中草药手册》:“金银花清热解毒,治外感发热咳嗽。制成凉茶,或预防中暑感冒。”凡夏季风热感冒,发热咽痛者,宜用金银花泡茶频饮。 【荷叶】适宜夏天风热感冒者食用,它有清暑作用。《滇南本草》:“荷叶上清头目之风热。”《本草再新》也说:“清凉解暑,止渴生津,解火热。”所以炎夏酷暑之季,用荷叶煎水代茶,频频饮用,对预防和治疗暑热感冒,最为适宜。 【薄荷】性凉,味辛,有疏风、散热利咽喉的作用。《本草纲目》中说:“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适宜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泡茶饮用。 【白菊花】风热感冒者,宜用白菊花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尤其适宜夏天炎热时饮用,它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祛暑的功效。 【豆豉】性平,能解散表邪,民间常以豆豉与葱白同用,或煎汤饮,或煮粥食,无论对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均宜,有发汗、退烧的效果。 【芫荽】性温,味辛,风寒感冒者宜食。民间喜用芫荽、饴糖各三0克,加米汤半碗,蒸熟食用。 【菊花脑】在江苏南京地区常作为夏令佳疏。性凉,味甘,有清热、凉血、祛暑、降火、清利头目的作用,最适宜夏季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咽痛口苦,头痛目赤者熬汤食用。 【橄榄】又名青果。有清肺、利咽喉、化痰的作用,对风热感冒合并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民间习惯用橄榄二 ~ 5个,劈开,鲜萝卜(红皮、白皮均可)半个至一个切开,煮水代茶饮。 【地瓜】能生津止渴,治生啖或煮食。《陆川本草》记载:“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适宜风热感冒、发热口干、头痛烦渴时食用。 【荸荠】适宜风热感冒之人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口干作渴者食用。它有清热、化痰、止渴的效果,或生食,或煮食,或榨汁饮用均可。若与海蜇皮一同煎水喝,其化痰止咳作用更好。 【梨子】性凉,味甘,能生津、清热、化痰、适宜风热感冒、发热、口干渴、咳嗽痰黄时,随意食用。民间习惯对风热感冒咳嗽者,用生梨一个,洗净连皮切碎,加冰糖炖服。 【萝卜】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者,尤为适宜。 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凡风寒感冒者宜吃温热性或平性的食物,诸如辣椒、花椒、肉桂、大米粥、砂仁、金橘、柠檬、佛手柑、洋葱、南瓜、青菜、扁豆、赤小豆、黄芽菜、豇豆、杏子、桃子、樱桃、山楂等;风热型感冒者宜食用寒凉性物品,如绿豆、苹果、柿霜、枇粑、柑、橙子、猕猴桃、草莓、罗汉果、无花果、旱芹、水芹、蕹菜、苋菜、菠菜、金针菜、莴苣、枸杞头、豆腐、面筋、冬瓜、瓠子、地瓜、丝瓜、胖大海,马兰头、菜瓜、绿豆芽、柿子、香蕉、西瓜、苦瓜、甘蔗、番茄等。 腊制品不能
如何治疗儿童风寒感冒
感冒这么长时间持续要警惕恶化成鼻炎。你可以先教宝宝用下面的方法来快速治好感冒,如果还有鼻涕,就接着调理一段时间,以后稍稍预防一下,不感冒就没事了。但由于普通感冒也具有传染性,所以要注意其他接触宝宝的人的感冒预防。
我们每天所呼吸的空气中本身就漂浮着大量的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而这些致病菌也通过我们的呼吸不断进入到我们的鼻腔中。但是一般情况下,鼻腔本身的排毒系统能够在15到30分钟之内将致病菌运送到鼻咽处,并最终进入胃中消化掉。此时病毒的数量始终保持在鼻腔免疫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就不会生病。
但当诱发因素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出现时鼻腔的排毒功能降低,病毒则可以长时间停留在鼻腔内。此时病毒就可繁殖出鼻腔免疫系统无法承受的病毒数量,病毒便大肆侵入人体,我们也就感冒了。(在经期、孕妇以及鼻炎患者等表现更为明显,即更加容易感冒。)稍后,鼻腔内病毒的基数更大,病毒数量增长更快,于是大量的病毒开始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这时感冒的全身症状就开始表现出来了。
因此,在感冒的时候,鼻子充当着病毒大本营的角色。只要我们不断地用温盐水冲洗鼻腔,有点鼻涕了就冲一次,保持鼻子通畅,将大量病毒清理出鼻子,越来越少的病毒侵入人体。最终可将鼻腔中的病毒数降低到鼻腔免疫系统能够应对的范围之内。而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很快杀灭进入人体的病毒。
所以,自己去买个瑜伽洗鼻壶,将温盐水灌入其中,让水流在重力的引导下,缓缓浸洗鼻腔各个柔嫩组织,清除鼻腔中的病毒以及其它有害物质。在感冒时多用温盐水冲洗鼻腔,有点鼻涕就冲一次,保持鼻腔内没有多余鼻涕和鼻子通畅,可从根本上解决病毒问题。使用此法可在2到4天内治愈感冒,并且不用吃任何药物。平时早晚或者在连续打喷嚏后洗鼻子,可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感冒,极大降低感冒几率。由于洗鼻子是直接将大量含有病菌的鼻涕排入下水道,因此可极大减少感冒者排至空气中病毒的数量,也可极大降低与感冒者接触的人感冒的几率。
同时因为流感和感冒让人生病的过程相同,只是病毒种类不同。所以该方法也可同时减轻流感症状治疗流感和预防流感,对各种流感均适用。
以此方法将感冒治好后,洗鼻的次数就降为早晚洗,这样就可以慢慢地调理鼻子,治疗鼻炎了。个人辛苦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百度“无言3322”.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有什么区别,要怎样治疗?
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鼻涕,咳嗽的时候痰为白黏痰。风热感冒:头胀痛,鼻干,咽喉不适,流黄脓鼻涕,打喷嚏。当风寒感冒初期的时候,可以喝生姜红糖水。药店有许多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可以按需选择。
感冒了可以拔罐吗 风寒感冒可以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男朋友给我发的我的问候化解风寒温暖心房是什么意思?
说明你们两个在一起,情绪比较高涨,抵挡住了风寒非常的温暖。看来这个温暖一直在你男友的心中,久久没有化掉。
微不足道的“风寒感冒”为啥会在古代成致命的“杀手”?
风寒感冒看似微小,但其引发病况却是很多的,比如肺炎,发烧,细菌感染。感冒的人身体素质、抵抗细菌的能力就变得很弱小,古时候的生活环境及医疗设备并没有现在这么讲究,所以不及时治疗就有很大的隐患。
古时候感冒就是重大疾病,他们得病之后是如何来治疗的?
古代以前就是吃草药,生病了找郎中看病。他们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按摩,药物,食疗,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