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和时间是什么?
历史朝代顺序: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新朝、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有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中国朝代顺序时间完整表:
夏朝:
夏朝约前21世纪~前20世纪帝禹(姒姓)。
穷朝约前20世纪~前19世纪后羿。
夏朝约前19世纪~前16世纪帝少康。
商朝:
先商约前19世纪~前16世纪高祖亥(子姓)。
商朝约前16世纪~前1300太祖汤。
殷商约前1300~前1051世祖盘庚。
周朝:
西周约前1070~771文王昌(姬姓)前1070年称王,前1051年武王发灭商。
东周前770~前256平王宜臼前770年称王,前750年灭携王。
楚国前704~前223 武王熊通(芈姓)前704年称王。
晋国:
前632~前403文公重耳(姬姓)前632年开创宗室诸侯的霸业。
魏国:
前403~前225文侯魏斯(姬姓)前403年继承宗室诸侯的霸业。
齐国:
前341~前221威王田因齐(妫姓)前341年称王。
赵国:
前323~前222武灵王赵雍(赢姓)前323年称王。
秦朝:
秦国前325~前207惠文王驷(赢姓)前325年称王,前256年昭襄王稷吞东周,前230年秦王政开始灭六国,前221年称皇帝。
西楚前209~前202义帝熊心(芈姓)由项氏辅政,前206年项羽称西楚霸王代楚。
汉朝:
西汉前206~公元8年高帝刘邦前206年封王,前202年称帝,前195年消灭异姓王,前112年武帝刘彻灭南越。
新朝:
8~23王莽。
玄汉:
23~25更始帝刘玄。
东汉:
25~220光武帝刘秀。
三国:
曹魏:
213~265武帝曹操208年基本统一北方,213年封王,220年文帝曹不称帝代汉。
季汉219~263昭烈帝刘备219年封王,221年称帝。
东吴:
222~280大帝孙权222年称王,229年称帝。
晋朝:
西晋263~316文帝司马昭263年灭季汉、封王265年武帝司马炎称帝代魏,280年灭东吴。
汉赵304~329光文帝刘渊304年称王,308年称帝,316年昭武帝刘聪灭西晋。
成汉304~347武帝李雄304年称王,306年称帝。
东晋317~420元帝司马睿347年灭成汉。
后赵319~352明帝石勒319年称王329年灭汉赵、统一北方330年称帝。
前燕337~370文明王慕容337年称王,352年景昭帝慕容俊称帝。
前秦350~394三秦王苻洪350年称王352年景明帝苻健称帝,370年世祖苻坚灭前燕统一北方。
后燕384~407武成帝慕容垂384年称王,386年称帝。
其余政权皆为割据。
南北朝:
北魏386~534道武帝拓跋珪386年称王,398年称帝,431年太武帝拓北方。
刘宋418~479武帝刘裕418年封王420年称帝代晋。
南齐477~502高帝萧道成477年封王,479年称帝代宋。
南梁502~557武帝萧衍。
东魏534~550孝静帝元善见由高欢摄政。
西魏535~556文帝元宝炬由宇文泰摄政。
北齐550~577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581孝闵帝宇文觉577年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
南陈557~589武帝陈霸先。
隋朝581~618文帝杨坚589年灭南陈。
唐朝:
唐朝617~690高祖李渊617年封王,618年称帝代隋。
武周684~705则天帝武曌684年称制,690年称帝代唐。
唐朝705~907中宗李显705年复辟。
五代:
晋-唐891~936太祖李克用891年封晋王,923年庄宗李存勖称帝灭后梁、统一北方,925年灭前蜀。
后梁901~923太祖朱温901年封梁王,907年称帝代唐。
长和902~928桓帝郑买嗣902年称帝取代南诏。
南吴902~937太祖杨行密902年封王,919年高祖杨隆演改元建制,927年睿帝杨溥称帝。
前蜀903~925太祖王建903年封王,907年称帝。
后蜀933~966高祖孟知祥933年封王,934年称帝。
南唐935~975烈祖李升935年封齐王,937年称帝代吴。
后晋936~947高祖石敬瑭936年称帝灭后唐。
后汉947~951高祖刘知远。
后周951~960太祖郭威。
其余政权皆为割据。
宋辽金:
契丹-辽907~1125太祖耶律阿保机907年统一各部称汗,916年称帝,947年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改辽。
大理937~1253太祖段思平。
北宋960~1127太祖赵匡胤。
西夏990~1227太祖李继迁990年称干1038年景宗李元具称帝。
金朝1114~1234太祖阿骨打1114年统一各部称汗,1115年称帝,1125年太宗完颜吴乞买灭辽,1127年灭北宋。
南宋1127~1279高宗赵构。
西辽1124~1218德宗耶律大石1124年称王,1132年称帝。
元朝:
1206~1388太祖铁木真1206年统一各部称汗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太宗窝阔台灭金1253年宪宗蒙哥灭大理 1271年世祖忽必烈称帝改元,1279年灭南宋。
明朝:
1364~1662太祖朱元璋1364年称吴王,1368年称帝、驱逐元廷,1371年基本统一内地,1388年灭北元。
清朝:
1616~1912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各部称汗,1636年太宗皇太极称帝改清。
1644年顺治帝入关1662年灭南明1681年康配帝消灭导姓王:1757年乾降帝灭准噶尔。
各朝代的更替灭亡时间 按时间排序
奴隶社会:
1.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涿鹿(今河北涿鹿)神农炎帝 轩辕黄帝(炎黄齐名)
2.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平阳 (今山西临汾) 唐帝尧
3.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 (今山西永济) 虞帝舜
4.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 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5.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穷王夷羿
6.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7.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商) 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 商(殷)王盘庚
8.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
9.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发
10.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1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12.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
1.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2.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3.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4.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5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20年
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唐中宗李显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武后武则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明朝: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后金:1616年-1636年盛京(今辽宁沈阳) 后金(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大顺:1644年-1644年京师 (今北京市) 闯王李自成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北平 (今北京市)洪宪帝袁世凯
伪满洲:1932年-1945年新京 (今吉林长春)康德帝爱新觉罗·溥仪
扩展资料: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区分某政权的执政时间,所以往往会有“朝代”存续时间与“王朝”的国祚重迭的情形。
2.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 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迭, 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3.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王朝的国祚相重迭,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的概念, “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 。
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与现代主权国家的观念不同。
5.在家天下的观念下,中国的君王家族通过轮替成为此天下的支配者,“ 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 。
6.秦朝:统治残暴,相权过大
从秦始皇打败六国,实现一统之后,秦始王就成了至高无上的人物,他在统治方面是是相当残暴的,再加上“商鞅变法”的原因,可以说秦朝的统治过程中都是离不开“严刑”两个字。
哪个人稍为犯点错误,便使用酷刑,诛连九族,而且在修筑长城,阿房宫等巨大过程时,那些被劳务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难免会出现反抗的现象。
最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两个人喊出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百姓在秦始王的暴政下,无不想揭竿而起;还有个原因就是,丞相的权力太大,虽然说是三公九卿制,但权力仍然是丞相在握,世人都说秦国的灭亡是赵高造成的。
但是赵高如果没有丞相李斯这个后台,是不会让自己的计谋成功的,做了丞相后的他,握的权利更大,滥杀无辜的大臣,众叛亲离,最终使秦朝步入灭亡。
7.汉朝:郡国并行,重用外戚
汉朝在完成一统后,也曾模仿秦朝的郡县制度,但后来为了彰显威严,而改为郡国并行制,实际上汉朝的统治制度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结合,大量的对外封侯,重用外戚。
结果不但没有得到效果,反而引发了”七国之乱“,之前对外封侯的各路人马权力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朝廷,后来朝廷出兵跟各诸侯连年征战,把本来强盛的国力一步一步拖垮,最终汉王朝走向灭亡的深渊。
8.唐朝:藩镇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那个时候,在世界范围里,当称得上是最强大的国家,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在科技、武器、农业等方面都遥遥领先,然而它灭亡因素就是在于藩镇,唐朝实现统一后,在全国上下设藩,将大臣册封为节度使,分派到各个地方。
后来也是这些分派出去的大臣势力变得越来越大,不听朝廷使唤,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此之后,唐朝在多次的动乱中,比如:黄巢起义、王仙芝起义等等,一次次的把国力消耗,最终崩溃。
9.宋朝:重文轻武,兵力不足
宋朝见证了唐朝的灭亡因素,为防止再次出现藩镇割据的重现,以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夺权,再有就是防御辽、夏等外族的干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以最大极限的统一集中到朝廷。
建立起一整套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这其中就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制度,同时实行三司制,使我国古代从宋朝中央集权完胜地方分权,地方分权。
这样一来,各地方的官臣势力大减,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中央集权相抵抗。宋朝帝王认为,若要加强统治,就得削弱武将的兵权,因为手握重兵的大将始终是把刀,因此朝廷开始收精兵,兵权由朝廷掌握,这样一来,领兵打仗的将军没了兵权。
使得宋朝在与外族打仗中兵力弱小,士兵和将军的配合能力差,在和夏、辽、金、蒙古等国的战斗中,节节败退,经过长时间这样子耗损,最终亡国。
10.元朝:民族歧视,统治黑暗
元朝还没建立之前,还是成吉思汗那个时期,成吉思汗便率领蒙古铁骑征战中原,每攻下一座城池,便要杀光汉族平民,在成吉思汗后,统治者对汉族人民就更加的仇视,处处施加压力。
在他们看来,汉族的人连一头牲畜都不如,把汉人当作劳动奴隶,这种情况一直到忽必烈时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革制度,要求各族平等,仇视汉人这种情况才得以缓解,但汉族人的地位始终处于最下场。
忽必烈死后,元朝的统治者更是回到成吉思汗那个时期,对汉人更加的黑暗,导致民不聊生,因而才爆发了人民起义,推翻了元朝黑暗的统治。
10.明:财政危机,用人不当
在之前宋朝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层层矛盾后,不料还有个更明显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是什么呢?那就是皇权与相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明朝后,因胡惟庸党案而诛杀胡惟庸,更是废掉了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丞相制度。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明朝在各方面得到提升,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但是,在这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种种危机,由于天下良田土地比较集中,一些有心人开始出现隐匿赋税,明政府在财政收入这方面,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与倭寇之间征战,军饷开支加重。
在后来郑和七下西洋,其强大的舰队更是消耗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步加深了国家财政危机,然而出现财政危机就要对百姓增加赋税,这样引来百姓的不满,致使农民起义。
这是其一,再有就是明朝灭亡用人不当,首先是一个奸臣严嵩,后来又出现魏忠贤,他们两人都在不同时期在朝政掌握大权,无恶不作,滥杀精忠大臣,使得明王朝的统治秩序颠倒,最终使得明朝走下坡路,一步一步亡朝。
11.清朝:闭关锁国,统治腐朽
清朝在专制主义这一块,也就是中央集权可以说用到了最高峰,为了增强效率,特设了军机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权力最集中统治,都没能摆脱灭亡的现象,最主要的灭亡原因就是闭关锁国,坐井观天,认为自己始终是霸主,时时刻刻沉醉在天朝的美梦中。
而此刻,西方发达国家的的实力不断提升,科技不断更新,西方国家经工业革命后,殖民侵略的心志不断加大,最终在1840年把侵略的方向锁定在中国。
在跟西方国家的文斗武斗中,清政府节节败退,于是就出现了:签订条约,割地赔款等侮辱之事,常年打仗,使得国库空虚,因此,清政府不得对大农民的纳税加重,导致民心不再,最终亡于辛亥革命。
从各朝代的灭亡原因不难看出,最终灭亡的原因无非就是得不到民心,导致农民起义,而百姓不拥戴的因素,无非就是统治者的政治方面,没有完善,没有考虑平民百姓的直觉感受。
从秦至清,历朝历代统治者无不是借前朝的兴盛与衰败来制定方针,然而中央集权又不断的变本加厉,越来越束缚百姓的思想,封建制度一直没有完全彻底的改掉,这就是从秦王朝至清朝不断更替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
朝代_百度百科
朝代顺序排列时间是什么?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791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扩展资料: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五胡乱华期间,异族融于中国趋势加强,诸多民族在分立政权的冲突中逐渐汇聚。隋唐时期,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更为密切,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末在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后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经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所有的朝代的起止时间(越简单越好)
秦,自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建都咸阳。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统一全国,公元前206-公元8,建都长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统一全国,25-220,建都洛阳。
然后是三国魏汉(蜀)吴,统一于西晋,从略。
西晋,265-316,开国皇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定都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于西晋亡后即位,定都健康。后为刘裕所篡,入南北朝。宋齐梁陈继立。东晋宋齐梁陈时北方五胡乱华,十六国纷纷登场,于北魏时北方统一然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禅代为北齐北周,直至隋统一全国。
隋,开国皇帝杨坚统一全国,581-619,定都长安。
唐,开国皇帝李渊统一全国,618-907,定都长安。
唐为朱温所篡,入五代,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继立,南方则九国纷纷登场,北汉也立于山西,史称五代十国,统一于宋。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至赵光义统一全国,960-1127,定都汴梁。
南宋,赵构开国,1127-1279,理论上来说没有都城,临安是行在。
此时现有国境内并立或继立的还有:辽、金、西夏、大理、西辽等。
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至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入中国。定都大都。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但元并未灭亡,而是退回蒙古草原,史称北元。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全国,1368-1644,朱元璋定都金陵,至成祖朱棣迁往北京。
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福临(即顺治)入北京,定都于此。1911年,溥仪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