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阆中是古城,有多少景点
大佛寺、锦屏山、藤王阁、花果山、华馆楼、状元坊(古城是最好的景点,华馆楼、状元坊就在古城里) 国家级文物景点有: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永安寺(位于阆中水观镇)、五龙庙文昌阁(阆中河楼乡)
省级文物景点:四川贡院、华光楼、巴巴寺、大佛寺大佛、状元洞、清真寺、观音寺、圆觉寺大殿(位于阆中彭城镇)、天宫院(位于阆中天宫乡)、唐滕王阁、英式建筑福音堂、中共阆南县委旧址(位于阆中水观镇)
园林景区:锦屏山4A级、阆中白塔、构溪河湿地保护区、嘉陵江水上游览区、蟠龙山省级森林公园
民居古院:孔家大院、秦家大院、李家大院、杜家大院、马家大院、田家大院、李家石门大院、张家大院、张家古院、蒲家大院、陕西会馆、水码头、胥家古院(以上大部分大院均可住宿,淡旺季费用不等,还有各种家庭旅社可住)
阆中寓居名流:张飞、滕王李元婴、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诗人杜甫、陆游;黎学锦、张澜、张善子、丰子恺等
阆中特产:张飞牛肉、华珍牛肉、保宁醋、阆州醋、桑椹醋、雄蚕蛾醋、保宁蒸馍、保宁压酒、蚕丝被、银河地毯等
阆中小吃:牛肉凉面、牛杂面、羊杂面、小笼包子、油茶、川北凉粉、酸菜豆花面、油香、锭子锅魁,糖烧饼、盐酥等
介绍一下有关阆中的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阆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阆中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遗存灿若群星,极具开发潜质。主要表现为:
风水文化
阆中古城三面水绕,四边山环,尽得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观相融,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古城”。
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7年之久,转战驰骋,最后魂归阆州,留下战场遗址,传说佳话无数。
天文文化
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发明浑天仪,举世瞩目。东汉任氏父子,周氏祖孙三代,醉心天文,成果丰硕,辉耀一时。
―--科举文化。清朝初年,阆中代行省会17年,四川乡试(“省试”)在此共举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举行。现存清代考棚,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是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珍贵历史见证。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早在阆中传经布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斓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朴素典雅,各种窗雕、饰物、器具精美绝伦,巴渝舞、皮影、灯戏等民俗活动让人叹为观止。
在四川省阆中市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醋城里,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经成为人们招待客人、消除疲劳的又一个好去处。
来到醋澡堂里,看到的还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们平常洗澡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阆中特别推出的一种保健醋,专门用于泡澡,可以降低人的血压,治疗皮肤病,还有益于减肥。
一个大木桶装着满满一桶热水,看着紫红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闻着一丝丝酸酸的醋香,让皮肤沉浸在惬意和懒散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钟后,服务员会给撒上一些玫瑰花,让人真正领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种难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盐多醋”的养生名言。古城阆中更是有400多年生产醋的历史,这里不光生产家庭常备的食用醋,还生产火锅醋、保健醋、宴会醋、饮料醋。醋在这儿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经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
[编辑本段]文化名城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
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民国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1992年列为全开放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迁都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骚人流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子、丰子恺等先后来阆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风景名胜片。政府还将乡村一批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形成了以古城为中心,城南一条带,城北两个片,城外苦干点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1987年11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在阆中召开,会议对阆中文化名城的价值和名城保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89年4月,国家文物局专家在北京国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交流会上,以《阆中的名城保护模式》为题发表论文,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古城的保护、改造、打造已初见成效。
现在,阆中城区还保留着主要的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境内地面文物点有2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均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馆藏文物有3000余件,其中国家等级文物2000余件。主要风景名胜区有殿宇宏伟、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由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被毁,原本12层,高32米,现仅余6层) 组成的东山园林;有松苍竹翠、境幽林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嘉陵第一江山”锦屏山公园等等。
灿烂的多元文化
一、本源文化
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二、巴人文化
阆中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中,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组成汉军前锋,助刘邦“还定三秦”。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三、风水文化
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四、三国文化
阆中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
五、科举文化
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六、天文文化
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园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给风测向定级定向,预测旱涝灾害,很有成就。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七、宗教文化
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一县之地,汇聚了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遗迹,全国罕见。
八、民俗文化
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九、饮食文化
阆中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十、红色文化
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其中女红军500余人。解放后,他们有的成为共和国将军,有的在党政军部门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据统计,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阆中籍红军战士共7500多人,其中红军女战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阆中古城,走街串巷,小城故事多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古城临嘉陵江而建,与平遥、歙县、丽江合称中国四大古城。之前已经去过平遥和歙县,这次让脚步继续向西。 从重庆坐动车,2小时可到达阆中(也可选择硬座,全程4小时)。阆中火车站到古城有出租车,但貌似车辆不多,我们坐的是私人面包车,一车四人一共15元。
阆中市区和古城有明显的界限,市区比较像普通的县城,而古城号称是全国古城中当地居民比例最高的,商业化是有,但不过度,若穿过熙熙攘攘的主街,小巷里仍然住着制作工艺品的工匠、打磨碑文的手艺人和垒长城的大爷大妈们。
四川人爱吃辣,辣椒盆随处可见,看着就很有食欲。
古城派出所的招牌也很有意思,“古城卫士”,像《武林外传》的场景。
夕阳西下时,当地居民都到嘉陵江边散步,有不少主人出来遛狗。
也有许多写生的学生,毕竟古城可画之处太多,江水、群山、民居和人流,对艺术生来说是发挥才华的好地方。
偶尔也能看到拍婚纱照的新婚夫妇,个人感觉穿中式服装更搭配古城的风格吧!
“阆中”这个地名已有千年 历史 ,而它还有一个更古老的名字“保宁”,这也是保宁醋命名的由来。当地醋产业发达,分类细致,甚至还有“醋泡脚一条街”,使用不同成分的药醋泡脚,同时也可以要求按摩服务。
卖竹篮的小摊和卖地摊的店铺,都是纯手工制作的。
古城的民宿发展得很好,每家装修都有自己的特色,价格也非常合理。
阆中古城得以闻名的原因,还在于它保存至今或近代重建的古建筑,也就是“景点”这块还是比较过硬的。
阆中风水博物馆简称风水馆,于2007年正式开放。阆中古城的设计与建造很好地体现了风水学理念,袁天罡、李淳风等风水大师也曾在此地研究风水文化。风水馆的设立,也是为了推广阆中“风水古城”的名号。
风水馆票价40元,藏品比较丰富,一共有两层,为仿古建筑,设计精巧。特定时间段有解说员免费讲解,我们也跟着听了不少有关新房装修方面的技巧和忌讳,虽然有些玄乎,但好久没有体会到这么“古典”的理论了。
“六大核心景点”华光楼、中天楼、贡院、汉桓侯祠、文庙、川北道署联票120元,目前华光楼正在维修。
在阆中最喜欢的景点就是贡院。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士子们应试的考场。阆中的这座贡院,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两座之一(另一座在南京)。解放初期,贡院被改造为阆中县招待所,所幸未被拆除,更是借着招待所的地位躲过了文革十年浩劫。
目前贡院成为了科举文化博物馆,复原了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听了讲解,原来考生们三天三夜、吃喝拉撒都得在一个狭窄的隔间中,体力不支者大有人在。
展出的物件中不乏科举成绩榜单,感觉现在的高考放榜和这也差不多。
川北道署是近年来重建的仿古建筑,复原了阆中作为四川省会时代的政府外观,非常大气,但缺少几分古色古香,个人认为可以略过。
因华光楼正在维修,中天楼成为了古城内唯一可以登高眺远的场所。这座古楼仍然保持着木质结构,是不可多得的 历史 真迹。华光楼可俯瞰嘉陵江岸,而中天楼则对着民居屋顶,一片片黑瓦更有生活气息。
据说中天楼底的八卦盘指引着整个古城的风水。
远处的阆中市区与古城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古城的黑瓦与穿插于其中的窄巷、绿树,一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图景。
汉桓侯祠,说通俗点就是张飞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而得名。张飞安葬于阆中,当地随即修建祠堂,此后祠堂屡经战争毁坏和战后重建,直到清朝的四合院式建筑保存至今。
说到张飞,最有名的还是桃园结义的故事。向导说, 历史 上的张飞长相英俊,并非《三国演义》中五大三粗的形象。
“泽被巴西”的牌匾。此“巴西”是与“巴东”相对的四川地名,不是南美洲那个
在阆中,佛、道、基督、伊斯兰四大宗教和谐共处,散布有各种宗教建筑。
阆中饮食与地域联系紧密,喜辣、喜米制品;由于靠着嘉陵江,鱼类和水产丰富。此行每餐都选在不同的餐厅,无一次踩雷,且当地消费水平较低,正餐人均40元就能吃得很好。 当地早餐吃粉的比吃面得多,这样一碗牛肉粉价格8元。
这里流行各种口味的蒸馍,图中是甜口的红糖馍馍。
冰粉就不用多介绍了,开胃、解辣。
炒货里混杂有昆虫,没敢试
虽然其貌不扬,阆中的麻花不输重庆磁器口,特色是麻花外层裹了花生、巧克力等调味。麻花口味种类还有其他很多种,买到一定金额可以免费快递。
“古城土菜馆”的凉拌茉莉花,此行公认最美味,口感很新奇,之后去的别家餐馆都没有这道菜。
“古城土菜馆”的回锅肉,四川经典热菜,这家还加入了蒸馍,更有当地特色。
“华光客栈酒楼”的阆苑三绝,“三绝”指阆中特产醋、馍和牛肉,体现到菜里就是醋汤、白糖蒸馍和牛肉末。这道菜算是阆中饭馆的标配,但个人认为口味一般,因为不太习惯醋汤。
“古阆古味”的韭香鱼,味道浓郁,韭菜和汤汁衬托了河鱼的细腻口感,推荐。
“古阆古味”的麻婆豆腐,并不算太辣,开胃下饭。如果不喜欢香菜得和服务员提前说。
“李家厨房”川渝风格的蒸肉,特点是蒸肉粉口感较为细腻,肥肉部分较多。通常会用碗倒扣蒸成,所以形状呈圆形。
因为换乘时间的关系,回程选择了K字头硬座,好多年没有坐过这样的火车了,一路上停靠南充和重庆的各个市镇,乘客人来人往,仿佛时间倒回。
阆中古城值得一来,不仅是形形色色的古建筑,更有着传承至今的淳朴与好客。这里的 旅游 开发程度适中,当地人过着时下流行的“慢生活”,买东西吃饭都有笑脸相迎,除了待客礼仪,更是发自内心的愉悦。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有不少老人当度假一样长住。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十分满意的旅行,阆中古城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期待下一次再相遇!
风水古城风水宝地:第一风水古城阆中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三面环水、四面环山,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阆中,拥有“中国第一风水古城”的美称。独特的风水文化,已深深的烙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阆中古城地处盆地,群山环绕,呈风水四象之式”,据阆中风水博物馆副馆长何惠君介绍,阆中古城三面环水,处于嘉陵江的“水抱”之中,四面环山,群山呈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象之式拱卫古城。城市的选址、布局,融山、水、城于一体,堪称传统风水格局的典范,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和美学色彩。
站在古城的中天楼上环顾四周,整个古城被街道分割成无数个方正小块,青瓦屋顶连成一块。
“古城以中天楼为中心,呈棋盘式分布”,何惠君说,中天楼是古城的最高点,“龙砂水穴象”的穴位所在,城内90余条街道呈棋盘式格局逐步扩散。两纵向主街北宽南窄,锁住财运,贸易区位于城东南方,寓意紫气东来,财源广进。古城地处在“风水宝地”,大街小巷都充满了风水的文化。
在古城笔向街40号,有座建于明代万历间的蒲氏宅第,前有锦屏案山,后依蟠龙镇山,左有文笔塔相向,右有白溪濠相拥,清江缠护,阴阳交合,聚风藏气,独具风水特色。
“一甬四门通商字,道无尽而变向”。据蒲氏宅第主人李勇介绍,宅第在古城独具特色。古城内的院落基本都是坐北朝南的,而蒲氏宅第街门向北,古人为实现“坐北朝南”的向阳传统布局,从宅第之西侧辟一甬道纵贯到底到“福”字照壁前,折东再由南面进入宅第,形成独特的“倒座房”格局。
“蒲氏宅第在阆中只是个典型的风水院落”,李勇说,蒲氏宅第只是古城的一处风水特色,城内的其他院落都各具特点,阆中一直都是“风水古城”。
据何惠君介绍,汉代的阆中城并不具备现今的风水格局,“风水古城”阆中是唐代的风水结晶。汉代时阆中城地处嘉陵江江水反攻之处,常遭受水患影响。直到唐朝时期,有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来到阆中,勘测整个古城规划,将古城整体南迁,并确定了古城建设的风水格局。
何惠君还说,袁天罡和李淳风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天文历算家、风水相术大师,两人合着的《推背图》,被誉为东方千古预言奇书,袁天罡更被誉为中国风水的鼻祖。两人来到阆中,也是一段奇闻。
史料记载,唐贞观年间,西南千里之外出现缭绕不散的王气,预示着江山易主,唐太宗急令火风令袁天罡测步王气,袁天罡断定阆中将诞生新朝天子,便在形成龙脉意象的蟠龙山龙颈处开山凿石,锯断龙脉,以断“王气”。据说,龙颈锯开后,王气向北流向广元,于是出了女皇武则天。阆中蟠龙山也留下了“锯山垭”的地名。此后,因仰慕阆中风水,袁天罡辞官定居阆中;两年后,李淳风为追寻“风水宝地”循入阆中。二人合建天宫院,死后都葬于现阆中天宫乡,两座墓穴遥遥相望。
据了解,天宫院之名早已名扬海外。早在2011年,数百名境外游客涌进古城,专程前去祭拜葬于天宫乡的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
“天宫院一直有‘金针插铜钱’的传说”,天宫院讲解员贺恋景说,当年袁李二人为择阴宅,来到今天宫院“圣宝岗”,袁天罡以铜钱觅穴,李淳风以金针觅,二人相会论及此事,金针竟刚好插在铜钱孔中,便在此建立了天宫院。两人死后,分别葬在天宫院南北的观稼山、五里台,呈双凤朝阳之式,共同守卫着天宫院。
在五里台李淳风的墓地前,墓地工作人员常治荣正在点灯祈福。他说,在本地,一直留有李淳风葬在五里台的传说、歌谣,小时候,他还上山捡过火砖,火砖下面埋着的都是金钱。
阆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或者景点?
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虽然它不如丽江那样出名,但也因为这里商业化程度低,游客少,反而有许多人会选择在节假日来这边游玩。
一、阆中介绍
阆中古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风景秀丽,自古有“阆苑仙境”之誉,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阆中古城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古城饮食文化远近闻名,有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既有美景又有美食,超级舒适了。
二、阆中游玩路线
一号线(景点观光):大众假日(游客接待中心)—草堂客栈—华光楼—风水馆—水码头客栈—南门味道餐厅—秦家大院—贡院—文庙—中天楼交汇点—张飞庙
二号线(民居民巷):威德牌坊—文庙—中天楼交汇点—张飞庙—双栅子街—江边停车场—上新街—水码头客栈—华光楼—游客接待中心
三号线(商业街道):状元牌牌坊—民俗会馆(花间堂)—中天楼交汇点—张飞庙—文庙—贡院
三、阆中门票
一票通:110元/张,包含张飞庙、贡院、中天楼或华光楼、文庙,赠送道台衙门。
注:三天内有效,每个景点仅限游玩一次。
其他景点门票:张飞庙:50元;四川贡院50元;文庙30元;中天楼15元;锦屏山58元
四、景点推荐
1、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是阆中古城西城景区的中心点,在经过两次重修后,这里除了有文物古董之外,一些著名的文人还重新题写了张飞庙的楹联。张飞庙向左,经西街可以到四海楼,楼有苏轼所题楼名。向右是国家级重点中学阆中中学,可以欣赏到当代的教育文化。
开放时间:08:00—18:00
2、阆中贡院:整个贡院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
贡院每天的上午8:30和下午的15:00都会安排一场访古的科举考试,花20元左右报名费就可以当一次考生。
开放时间:08:00-18:30(夏季),08:00-18:00(冬季)
3、中天楼:中天楼又名四排楼,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三层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阆苑十二楼之一。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的,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是古城的风水坐标。登上楼顶便可以将整个阆中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开放时间:08:00-18:30(夏季),08:00-18:00(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