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东北振兴还有哪些问题有待破解
2015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出现了“新东北现象”,主要表现为在四大区域板块中,东北地区经济率先出现持续增速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增速分别为2.7%、6.3%、5.5%,全部居于全国后五位。但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就业、物价、收入等指标整体保持稳定,经济发展呈现许多积极因素。 东北地区增速之所以出现一些回落,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以后出现了抗风险能力、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比较弱的问题。 回顾历史,东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担负着我国重要经济发展板块的重任,工农业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上个世纪末,东北地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慢慢被落下。2003年,中央出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意见,经过10多年的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活力。 “‘新东北现象’是结构问题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虽经过10多年的振兴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但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就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剧烈冲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专家表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振兴东北的若干意见,表明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再次迎来了重要契机。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努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从发展趋势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还蕴藏着巨大的活力,装备制造业在世界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今后相对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东北经济仍将处在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仍将是第一位的。” 会议明确了抓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四大着力点: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下大气力改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 ——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东北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当前东北三省的首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十三五”规划,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千方百计稳增长。 “中央应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端制造业投资布局等方面,给予东北地区更多的项目支持,在财税、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东北地区更多的政策倾斜。”张占斌说。 他同时指出,东北地区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在于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于能否尽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可以预见,如果转型升级顺利实施,东北地区将展现出一幅全新图景。正如会议所提出的,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要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振兴东北的扶持政策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抓紧实施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发展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新的挑战。支持东北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新时期新阶段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提出11方面35条政策措施。一是着力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东北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中央国有企业改革,支持中央企业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区。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在东北地区全面推进中央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物业管理)工作。
三是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改革试验。完善区域创新政策,研究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向东北地区推广,研究在东北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创新基础条件建设,支持东北地区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创新企业百强试点工作。
四是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国家集中力量扶持东北地区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燃气轮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东北地区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
五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提升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创新现代农业发展体制,加快推进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加强粮食仓储和物流设施建设。
六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从2014年起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规模,每年安排20亿元专门用于东北地区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力度,在东北资源型城市建设一批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
七是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大力发展水利设施,重点推进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主要干流、支流综合整治,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八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2014年东北地区开工改造70万套,力争再用2-3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改造计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继续向东北地区倾斜。努力促进就业稳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东北地区就业和创业。
九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东北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推进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
十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开放合作,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
十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和组织实施。强化财政金融投资政策支持,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一般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东北地区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探索支持东北振兴的有效模式。抓好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
《意见》强调,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指导,密切配合,抓紧研究出台实施细则。对于重点建设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东北四省区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采取有力举措,制定具体方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东北全面振兴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正式实施。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从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12.7%。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年均增速分别为12.8%、13.8%和11.7%,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10.7%。三省GDP都跨过万亿元门槛,辽宁更是连跨万亿、2万亿两道关口,直逼3万亿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2年,辽、吉、黑三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223、20208、17760元,分别是2003年的3.2、2.9和2.7倍;辽、吉、黑三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384、8598和8604元,分别是2003年3.2、3.4和3.4倍。三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营经济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三省工业的比重都超过20%,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让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国有企业改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等各项工作令人瞩目。然而,专家认为,东北振兴实施十余年后的今天,东北地区面临新的挑战,出现经济增长再度乏力、结构调整不尽如人意、市场化程度不够、各项改革突破不多等问题,亟待在下一轮东北振兴中逐一破解。与之前十年里大部分年份相比,2013年起,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减速。2013年,辽、吉、黑三省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位于后10名。今年上半年,三省经济增长的颓势不改,辽宁、吉林今年上半年GDP增速环比均又下降了0.2个百分点,黑龙江的GDP同比增速仍在5%以下。经济增长乏力是由于过去主要靠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中投资贡献率偏大,以三省中经济表现最好的辽宁为例,这一比率超过70%。而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则难以望其项背。2012年,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额仅占全国的4.3%,不及广东的1/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国的5.9%,明显偏低。10余年来,东北的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缩小地区差异工作有所进展,但仍任重道远。近年来,尽管辽吉黑三省都大力发展服务业,但10年来东北地区一、二、三产业比重基本未变,服务业比重不升反降。 和东南沿海相比,东北三省的民营经济仍旧不够发达,三省中民营经济比重最高的辽宁省也不过占到67%。 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不顺畅,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工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缺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慢、体量小,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差等等,也妨碍东北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外,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仍不理想,具体体现在法制环境差、信用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