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接单的黑客网站

破解教程,破解软件,破解补丁,破解密码,破解软件下

大观楼破解版(大观楼软件)

本文目录一览: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注释

⑴五百里:滇池周广五百余里(古今度量衡差异+文学夸张,明代的工程测量应该大约300里。)。围湖造田(海埂公园附近的部分湿地,对周长影响很小)后,今仅八十里长(今用Google earth测量,约105公里)。

⑵披襟:披开衣襟。岸:动词,推开的意思;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⑶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骧:昂头奔跃的马。

⑷翥:飞起。灵仪:凤凰一类的鸟,指滇池西面的碧鸡山。

⑸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长虫山)。

⑹缟素:白色的绢帛,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⑺蟹屿螺洲:滇池中以蟹与螺壳堆成的小岛或小沙洲

⑻风鬟雾鬓:鬟,环形发髻;鬓,耳边垂发;喻风中垂柳。

⑼苹:水草。苇:芦苇。“天”和“地”形容数量之多。

⑽翠羽:翠绿色的鸟雀。丹霞:红色的云霞。

⑾孤负:意思是枉然,白费。

⑿九夏:指夏季的90天。芙蓉:荷花。

⒀把酒凌虚:对天空举起酒杯。

⒁汉习楼船:汉武帝修昆明湖、治楼船以习水军。打通通往印度的路。

⒂唐标铁柱:唐中宗时平吐蕃之乱“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⒃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为阻止宋徽宗在大渡河畔和大理购买战马,当时的边官编造宋太祖曾在版图上用玉斧“画大渡河为境界”的谣传: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⒄元跨革囊:指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⒅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解释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大观楼长联是怎样写出来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一直流传不衰。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州,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鉴赏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东边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蠕动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如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正因如此,该联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篡改更换,但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重了其在对联史上的位置。陈毅在看完了这副长联之后,赋《题大观楼诗一首》,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郭沫若也曾赞道:“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大观楼题联尤其推崇,据杨尚昆回忆,“国内有些著名的对联他一口气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副一百八十个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

纂写以及改动

这副长联(原文用繁体字书写,无标点符号)多至一百八十字,对仗工整,气势宏大,脍炙人口。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封建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实际也影射清王朝),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一直流传不衰。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长联与楼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极高的旅游价值。登上高楼,凭栏远望,长联描绘的景色一一映入眼帘,抒发的情怀萦回脑际,令人心旷神怡。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笔。他把正统皇朝看作是不长久的幻影,把帝王们的“伟烈丰功”看作是“苍烟落照”里的“断碣残碑”。在当时来讲,这是一种明显的叛逆思想,具有“犯上”的嫌疑,必然为当权者及其帮凶所不容。由于髯翁长联已广为流传 ,深得人心,他们又不敢公然撤消这副著名的长联,于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办法,仿照孙髯翁的格式,另外又写了两副大观楼长联出来,企图通过改变其思想内涵,替代原有的长联 ,为封建统治者所用。但改来改去,总是弄巧成拙,造成不少笑话,与长联一道流传下来,反而扩大了髯翁长联的影响。

孙髯翁过世后,有一封建文人程含章(月川)公然跳出来把这副长联改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举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官别馆,悉化为苦草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止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程含章改的字句用旁点标出)。

程含章改写的长联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改为“伟烈丰功举欲同符天地”等,并别出心裁地多加几个字,企图以此来讨好封建统治者并卖弄自己的文才,但他改得不伦不类,其内容及艺术性都远不及孙髯翁原联,自然也就得不到广大民众的认可,虽然新鲜了一阵,但不久就销声匿迹了。

最突出的是清道光初年,在风雨飘 摇中来昆明任云贵总督的阮元(阮芸台)慕名至大观楼观景,他对长联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有气。他认为:“孙髯原联,以正统元汉、唐、宋、元,传业丰功总归一空为主,岂不乎说到我朝?故改‘伟业丰功’为“爨长蒙酋”,递到吴三桂等人身上,所以抉正而消逆也 。”于是他利用权势,强行把长联改了,作为他“扶正消逆”的功绩,另制了一副长联挂在大观楼前,他改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回忆,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洲,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苯天苯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阮元改的字句用旁点标出)。

两相对照即可看出阮元其实改得很糟,把原来优美的有诗意的句子改成了一些死句,自然引起人们强烈的不满,当时就有名士公开指责说:“阮元所改,不及原文远甚,芸台亦多事矣。”于是一首讥讽阮元的打油诗就在民间迅速流传开来:“软烟袋(阮芸台)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树,笑煞孙髯翁。”在众人的一片抗议声中,阮元被调离后,其改制的长联也就悄然撤消了,换上的仍是布衣诗人孙髯翁千古流传的佳作。现在大观楼前所挂的长联,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后,命云南近代白族书法家赵潘以工笔楷书书写,刊刻后制成的,蓝底金字,光彩夺目,其书法端庄稳重,字字珠园玉润,已经悬挂了一百多年。1999年春,为迎接中国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投巨资对大观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整治,古老的大观楼被整饰一新,著名的长联改用紫铜,杉木精工铸造,仍是蓝底金字,可以悬挂数百年而不变形,这副长联由以前的木刻变成了重达215公斤的铸铜木对联。由此,“天下第一长联”又多了一个“之最”——中国最重的铜木对联。原来的木制长联则被公园作为文物珍藏起来。同时在大观楼左侧塑起了孙髯翁的全身坐像,雕像采用花岗岩制作,再现了长联作者一生傲骨和才华横溢的形象。风景因文化而生辉,丰富的文化含量让大观楼魅力永存。历史是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果不出髯翁所料,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巨浪席卷全国,1912年2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实现了长联的预言,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六十年代陈毅副总理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可见新中国的领导人对这副长联的评价是很高的,也是很正确的。

作者介绍简介

孙髯(1685(乙丑年)-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1685)。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他中年丧妻,仅生一女,其女长大后适广西州弥勒。从此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咒蛟台,过着以石洞为栖身之所,以卜筮为求生之道的清贫生活。他曾在诗中写道:“白眼无今古,黄金有是非。”

人物生平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髯翁八十有三,滇西师范公前往咒蛟台拜谒,见先生“白须古貌,兀坐藜床上,如松荫独鹤,互相问询,乃以诗请。拍案敷陈,目光炯炯射人。自是时携饼饵与谈,辄至暮始返。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岁(1770),师范公再次拜访,先生依然耳聪目明,神智清醒。走路不用藜杖。孙髯翁的女婿在弥勒赶马经商,往来于师宗、丘北、泸西和弥勒间,为人忠厚,家道殷实,为尽半子之责,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岁(1772)将先生接到弥勒奉养。弥勒有个名叫苗雨亭的士子,早年在省城游学,与先生过从甚密。乾隆八年癸亥岁(1734),雨亭公出仕,任河南渑池县令,为官十八年后,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岁(1761)辞官归里,在弥讲学,得知先生到弥勒安度晚年,当即聘为西席,共同设馆授徒。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岁(1774)春正月初九日,孙髯翁于玉皇诞辰跨鹤西归,享年九十上寿。苗雨亭公感念至交之情,将先生殡葬于弥勒城西苗氏茔地。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岁(1907),弥勒士子协力筹资为先生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处士髯翁孙先生墓”十个大字,旁刻一联云: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有布衣。

墓前华表上刻有光绪十九年癸巳岁(1893)弥勒贡生杨晓云撰写的八十言长联:

读大观楼长联,脍炙人口久矣。就苹天苇地,濡染笔墨生辉,布衣有何能?几经昆池劫灰,常图不磨文字;

出挹爽门半里,追绕马鬣依然,叹断碣残碑,灭没名流不少,吾侪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杜希贤任弥勒县长,重修孙髯翁墓,并撰《辑刊凭吊孙髯翁先生墓诗碑序》,勒石于墓左,其文有“相传先生晚年,伤伯道无儿,幸中郎有女,远适弥勒,以舐犊情深,常遨游于丘、弥之间,设帐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后殁于弥,葬挹爽门西郊,郡人士立碑以志之曰:‘清处士髯翁孙先生之墓’……”。

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先生的墓碑被毁,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先生生前自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最长的对联概述

所谓“天下第一”,是后代文人墨客对其文学水平、艺术成就综合评价得出的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在达到一定的共识后,渐渐流传开的。

但就字数而言,“天下第一长联”并不是指最长的对联。有许多对联的字数远远超过之,但就艺术成就而言,大多稍逊一筹。事实上,古人也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如清人欧阳兆熊语“楹联至百余字,即多累坠,极难出色”(《水窗春呓》),所以,对于对联,单纯追求长往往不在考虑之列了。

请问大观楼长联的艺术特色和中心思想是什么~那位能帮我解答?

大观楼长联介绍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长联(原文用繁体字书写,无标点符号)多至一百八十字,对仗工整,气势宏大,脍炙人口。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封建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实际也影射清王朝),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大观楼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一直流传不衰。大观楼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大观楼长联与楼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极高的旅游价值。登上高楼,凭栏远望,大观楼长联描绘的景色一一映入眼帘,抒发的情怀萦回脑际,令人心旷神怡。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笔。他把正统皇朝看作是不长久的幻影,把帝王们的“伟烈丰功”看作是“苍烟落照”里的“断碣残碑”。在当时来讲,这是一种明显的叛逆思想,具有“犯上”的嫌疑,必然为当权者及其帮凶所不容。由于髯翁长联已广为流传 ,深得人心,他们又不敢公然撤消这副著名的长联,于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办法,仿照孙髯翁的格式,另外又写了两副大观楼长联出来,企图通过改变其思想内涵,替代原有的长联 ,为封建统治者所用。但改来改去,总是弄巧成拙,造成不少笑话,与长联一道流传下来,反而扩大了髯翁长联的影响。

孙髯翁过世后,有一封建文人程含章(月川)公然跳出来把这副长联改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举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官别馆,悉化为苦草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止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程含章改的字句用旁点标出)。

程含章改写的长联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改为“伟烈丰功举欲同符天地”等,并别出心裁地多加几个字,企图以此来讨好封建统治者并卖弄自己的文才,但他改得不伦不类,其内容及艺术性都远不及孙髯翁原联,自然也就得不到广大民众的认可,虽然新鲜了一阵,但不久就消声匿迹了。

最突出的是清道光初年,在风雨飘 摇中来昆明任云贵总督的阮元(阮芸台)慕名至大观楼观景,他对长联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有气。他认为:“孙髯原联,以正统元汉、唐、宋、元,传业丰功总归一空为主,岂不乎说到我朝?故改‘伟业丰功’为“爨长蒙酋”,递到吴三桂等人身上,所以抉正而消逆也 。”于是他利用权势,强行把长联改了,作为他“扶正消逆”的功绩,另制了一副长联挂在大观楼前,他改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回忆,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洲,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苯天苯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阮元改的字句用旁点标出)。

两相对照即可看出阮元其实改得很糟,把原来优美的有诗意的句子改成了一些死句 ,自然引起人们强烈的不满,当时就有名士公开指责说:“阮元所改,不及原文远甚,芸台亦多事矣。”于是一首讥讽阮元的打油诗就在民间迅速流传开来:“软烟袋(阮芸台)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树,笑煞孙髯翁。”在众人的一片抗议声中,阮元被调离后,其改制的长联也就悄然撤消了,换上的仍是布衣诗人孙髯翁千古流传的佳作。现在大观楼前所挂的大观楼长联,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后,命云南近代白族羽法家 赵潘以工笔楷书书写,刊刻后制成的,蓝底金字,光彩夺目,其书法端庄稳重,字字珠园玉润,已经悬挂了一百多年。1999年春,为迎接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昆明市人民政府投巨资对大观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整治,古老的大观楼被整饰一新,著名的长联改用紫铜精工铸造,仍是蓝底金字,可以悬挂数百年而不变形,这副长联由以前的木刻变成了重达200公斤的铸铜对联。由此,“天下第一长联”又多了一个“之最”——中国最重的铜对联。原来的木制长联则被公园作为文物珍藏起来。同时在大观楼左侧塑起了孙髯翁的全身坐像,雕像采用花岗岩制作,再现了长联作者一生傲骨和才华横溢的形象。风景因文化而生辉,丰富的文化含量让大观楼魅力永存。历史是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果不出髯翁所料,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巨浪席卷全国,1912年2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实现了长联的预言,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六十年代陈毅副总经理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可见新中国的领导人对这副长联的评价是很高的,也是很正确的。

长联注解: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分析大观楼长联写景、怀古、抒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

对联的特点

一、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贴在右侧的称为上联,贴在左侧的称为下联,贴在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内容是横着书写的。横批对于春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有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如常见的一副春联:“又是一年春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1925年,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要革命的靠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反映农村改革成就的春联:“除旧岁家中储粮十担;迎新春银行存款千元。”横批“有吃有穿”。每联上下联字数都相等。

二、讲究对仗工整;

对联的对仗除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外,还要求句法相似。句法相似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

句式相当,指上联如果是四、三句式,下联也必须是四、三句式;如果上联是二、四句式;则下联也必须是二、四句式。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四三句式,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是二四句式,即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再如广东新会县杜源叱石山写景的对联,其一:

“月暄穿石水;风折断岩烟。”

是二三句式,即

“月暄――穿石水;风折――断岩烟。”其二:

“鸟语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间丝竹;山云笼树色,天然图画,何劳笔下丹青。”

是二三、二二、二四句式,即

“鸟语――和溪音,自在――笙簧,不假――人间丝竹;山云――笼树色,天然――图画,何劳――笔下丹青。”

词类相当,是指要使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性相当,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语气词对语气词,迭词对迭词。如北京碧波寺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一庭”对“十亩”是数量词,“芳草”对“藤花”是偏正式名词,“围”对“落”是动词,“新绿”对“古香”是偏正式名词。

再如济南趵突泉联:

“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

“画阁”对“飞泉”是偏正式名词,“镜”对“云”是名词,“中”对“外”是方位名词,“看”对“听”是表示动作的动词,“幻作”对“写成”是动词,“神仙”对“山水”是名词,“福地”对“清音”是偏正式名词。

再如晚清年间,云南某地农民对地主豪绅愤慨时而作的一副春联:

“咦,哪里放炮?哦,他们过年。”

“咦”对“哦”是象声词,“哪里”对“他们”是代词,“放炮”对“过年”是动词。

结构相应,是指构成对联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应该相同,如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就应该对以主谓结构;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就应该对以动宾结构等。如辛弃疾纪念祠联:

“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夕光冲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其中,“力挽河山”和“ 名垂宇宙”都是主谓结构,并且其中的谓语部分又是动宾结构;“ 浩气贯日月”和“ 夕光冲牛斗”也是主谓结构,并且谓语部分也是动宾结构;“ 空余英雄心一颗”和“剩有悲壮词千篇。”是动宾结构,并且宾语部分又是补充式的结构。

又如山东泰山南天门联:

“门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

“门辟九宵”和“阶崇百级”都是主谓结构,且谓语部分又是动宾结构“仰步三天胜迹”和“俯临千嶂奇观”都是动宾结构,并且宾语部分偏正结构,结构完全相同。

三、讲究平仄

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如鲁迅先生写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此联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向楚所撰四川眉山三苏祠联:

“北宋文章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此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如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悬一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此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下联中标“可”字处者,表示不合平仄对应的规律,但是根据“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可平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许的。

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

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因为如果同字了,就必然会破坏平仄相对的规则。例如有一副旧社会戏楼对联:

“少唱点雪月风花免得心猿意马;

多演些忠孝仁义挽回世道人心。”

“唱点”的“点”和“演些”的“些”意思相同,但不能同字,如同字,就不能对仗了。

但是,根据辞不害意的原则,为了表达的需要,同字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也允许出现,也会被人接受。这当然影响平仄了,但这就已经属于宽对一类了。宽对对于平仄和对仗的要求不是很严的。如明代户部右侍郎张津任南安知府时,为海宁县谯楼撰一联提倡廉政: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

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

其中就出现了二字、四字、八字三个位置上的同字,但是,由于此联内容意义深刻,人们就不在乎它的平仄不合规律了。

再如周恩来挽蔡元培联: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此联中的第一、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等七处出现了同字。但是,此联把蔡元培先生一生中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的概括,内容精炼,人们也就不会去计较它的平仄是否合规则了。

四、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从内容上看,每一副对联都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特殊情况例外,如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的无情对。对联上下联的意义相同、相近、并互相补充、深化的,叫正对;上下联意义相反、相对,内容上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叫反对。

如董必武题南湖革命纪念馆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这是正对,上下联互相补充、深化,表现了南湖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影响,对革命的伟大贡献。

再如有一副挽李大钊的对联:

“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憾;

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

这是反对,把李大钊的为革命而“奋斗”和“牺牲”,与其它有的人的在压迫下“生活”和“呻吟”,两相对比,歌颂了李大钊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从上下联的关系看,大多数对联的上下联是并列的,这通常叫做“平对”。例如,何香凝挽廖仲恺: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有;儿女债两人同负一人完。”

此联写的是廖仲恺被反动派杀害以后,与妻子儿女永别。上联是从妻子的角度写的,下联是从子女的角度写的,是并列的两个方面。

但也有上下联是顺承的,这叫做“串对”。例如,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一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联上下联之间是顺承关系,即下联是上联的继续。当然,顺承关系还包括条件与结果,先后连接,转折连接等关系。

但是,在对联中不能出现“合掌”,即上下两联事意重复。如: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这里,“宣尼”和“孔丘”是同一个人;“悲”和“涕”是同义,“获麟”和“西狩”指的是同一件事。

大观楼长联解释?

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全文释义

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 评论列表:
  •  惑心私野
     发布于 2022-07-17 04:49:28  回复该评论
  • 编造宋太祖曾在版图上用玉斧“画大渡河为境界”的谣传: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⒄元跨革囊:指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⒅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解释上联:五百里浩瀚的
  •  森槿渔阳
     发布于 2022-07-17 08:32:49  回复该评论
  • 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
  •  囤梦浪胚
     发布于 2022-07-17 07:59:03  回复该评论
  • 北京碧波寺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一庭”对“十亩”是数量词,“芳草”对“藤花”是偏正式名词,“围”对“落”是动词,“新绿”对“古香”是偏正式名词。再如济南趵突泉联:“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画阁”对“飞泉”是偏正式名词,“镜”对“云”是名词,“
  •  鹿岛眼趣
     发布于 2022-07-17 02:18:17  回复该评论
  • 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门辟九宵”和“阶崇百级”都是主谓结构,且谓语部分又是动宾结构“仰步三天胜迹”和“俯临千嶂奇观”都是动宾结构,并且宾语部分偏正结构,结构完全相同。三、讲究平仄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强
  •  温人风渺
     发布于 2022-07-17 11:41:01  回复该评论
  • 慕及推崇。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州,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鉴赏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