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战败的背后,与洋务派的什么东西分不开?
- 2、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阵型,有没有问题,相比较日本舰队
- 3、甲午海战时曰本人以正合以奇胜打败北洋水师,我们该如何破解呢?
- 4、北洋海战与对马海战的影响
- 5、北洋海战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战败的背后,与洋务派的什么东西分不开?
1888年,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创立北洋舰队的时候,北洋舰队的实力可以说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远远超过日本。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大清朝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腐化堕落的统治者又开始开小差了。海军的经费连年被克扣。人所共知的便是慈禧为了举办自己的寿宴,把海军的军费全部挪用过去修颐和园了。直接导致清朝海军在1888年以后没有添置一艘新式战舰,原先的战舰都开始老化,无论是在吨位,火力还是在速度上都落后了,战斗力迅速下降。
北洋舰队的三大海军基地大沽口,旅顺,威海威,这些基地的设防都处于最原始状态。舰船连炮弹都没有。海峡对岸的日本则不一样,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是妓女,都为了把国家打造成现代化军事强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天皇一天只吃两顿饭,把每年30万资金省下来用于海军建设,所有官员的薪水降低了10%,省出来的费用也投入了海军建设当中。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举国之力,把当时英国制造的最先进舰艇吉野舰买了回来。甲午交战之前,日本舰船有32艘,鱼雷艇有24艘,总吨位已经超过了北洋海军。
清王朝内部的派系斗争极大地消耗了清王朝的国力。攘外必先安内,内部都不团结,怎么对付日本?以光绪和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极力怂恿李鸿章发动所有淮军投入与日本人战斗。李鸿章以及他背后的慈禧可以说是保守派,李鸿章是很清楚日本实力大小的,不敢轻易决战。一是为自己创立的淮军和北洋舰队着想,不要把自己的政治资本打没了。二是李鸿章掂量得很清楚,要想打赢日本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坚定地站在翁同龢这面儿的山东巡抚李秉恒对于李鸿章在山东半岛北洋海军的增援严重迟缓,最终导致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李鸿章率领的洋务派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北洋海军舰队内部也分福建人和非福建人的斗争,丁汝昌和戴宗骞的矛盾人所共知,导致在北洋海战中沟通不力,最终导致北洋海军被全部歼灭。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阵型,有没有问题,相比较日本舰队
当然有问题,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摆的那种似是而非的阵型,鬼知道是怎么想的,如果是横向线列的传统战列舰阵型也就算了,至少能发挥出全舰队的多数炮点火力,当时的北洋水师却弄了个纵向线列阵,而且最后因为各船航速不等,发生了严重变形成为所谓的那种雁形阵,这种纵向攻击的队形,只能发射舰首的主炮,其余炮位几乎都成了空置的摆设,而且因为队形早就变乱,导致各舰之间不但做不到互相掩护,反而成为各种射角的阻碍,使日舰能够有恃无恐的从容进攻。
相比较日本舰队的布阵则更合理和前卫,不但横向拉起了二条线列主力阵线,另外还派出浪速为主的,第二别动队的侧翼攻击部队,这样就让日本海军在稳固本阵的同时,还有余力对北洋的侧后进行包抄,能主动创造更多的战机,以及也更灵活的发挥自主战斗。这种另外编成第二分队的战法,也是当时比较先进和前卫的,相反北洋水师一开始布的线行阵,却是相对保守和过时的东西。
甲午海战时曰本人以正合以奇胜打败北洋水师,我们该如何破解呢?
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分为本队和第一游击队两个编队,前后夹击击败了北洋水师。不过日本的夹击战术只是临时起意,并非特意安排,其中还闹出了乌龙。而北洋水师失利主要还是是总体实力上的差距造成的,无从破解。
日本的两面夹击战术只是临时起意。
伊东祐亨让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分开,其本意只是因为第一游击队的四艘防护巡洋舰航速较快,其中最快的“吉野”航速高达24节,最慢的“浪速”和“高千穗”航速也有18节。而本队中除了装甲巡洋舰“千代田”速度快一些外,其他各舰航速只有10-14节的样子。如果所有军舰一起行动,那么将难以配合,所以干脆分为两个编队。
实际上第一个想到可以让第一游击队绕到北洋水师后面,和本队一起两面夹击北洋水师的是第一游击队指挥官坪井航三,而且他这个想法是在重创了北洋水师右翼的“超勇”、“扬威”两舰以后才产生的。但是在坪井航三下令第一游击队右转试图绕到北洋水师背后时,却看到旗舰“松岛”升起了“第一游击队回航”的信号旗。
伊东祐亨的本意是和坪井航三一样,打算让一游绕到北洋水师之后。但是因为此时一游已经开始右转,坪井航三认为伊东祐亨是认为自己右转的举动不妥,要让自己返回和本队汇合,于是转向180度,向本队驶去。
于是伊东祐亨目瞪口呆的发现第一游击队居然回来了,而且因为第一游击队转回以后在本队外侧,无法向北洋水师射击,这直接导致日本海军火力骤减。本队遭到了北洋水师的痛击,“比睿”、“西京丸”、“赤城”等几艘弱舰一时岌岌可危。
乘坐“西京丸”观战的桦山资纪中将紧急发出“比睿、赤城危险”的信号,命令第一游击队赶来增援,才让“比睿”、“赤城”摆脱了危机。而伊东祐亨见第一游击队返回,于是命本队右转,绕到北洋水师之后,和第一游击队一起夹击北洋水师。
所以日本的夹击战术,只是在战斗期间临时起意,并非刻意安排。
而北洋水师面对这一战术没有破解方法。
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失利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在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清政府满足现有成果,不再购买军舰,导致日本海军实力反超北洋水师所致。
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总吨位达到了6万多吨,而北洋水师则不过3万多吨。日本海军吨位两倍于北洋水师。而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参战军舰吨位也超过了北洋水师。加上日本海军新式军舰多,又配备有新式的速射炮,火力凶猛,这使得北洋水师在总体实力上不如日本海军。
此外北洋水师所配备的炮弹威力不足,在海战中对于日本军舰的威胁不大。像桦山资纪乘坐的“西京丸”号辅助巡洋舰不过是一艘商船改造的军舰,在中了4发305毫米炮弹、1发210毫米炮弹、2发150毫米炮弹、3发120毫米炮弹以后不过是轻伤。
应该说北洋水师在实力不如对方,自身攻击力又有限的情况下,日本不管采取什么战术都难以取得胜利。加上日本的夹击战术只是临时起意,北洋水师很难防范。f
北洋海战与对马海战的影响
北洋海战这个词是不存在的。应该是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使北洋舰队这个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覆灭,日本联合舰队在远东就少了一个很大的对手
对马海战,日本击败了沙俄太平洋第二舰队,使沙俄受到极大损失,在无力顾及远东
两次海战的胜利,使日本联合舰队这支新崛起的力量在远东没有了任何对手,得以几乎没有阻力的发展壮大,直至日本靠着这支强大的海军,横行西太平洋,并且运送陆军侵犯东亚及东南亚诸国,以至后来偷袭美国珍珠港,与美国进行太平洋战争
北洋海战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人们都知道,在清朝的时候,我国实行的是极其错误的闭关锁国政策,认为清朝可以凭借自身的物资,达到自己自足的地步,然而他们却没有注意到世界的发展。
正所谓人只有在逆境中才会更加快速的成长,清朝便愚蠢的将自己放在了一个温室花园中。而国际上科技和军事都在不断的竞争中而快速发展着,而大清朝的闭关政策,无疑让中国无法参与到竞争中去,以为自己真的无敌了。
当时的日本看到了技术十分落后的清朝,心中便起了歹念,不过当时的日本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他们的军队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却又先进的火枪大炮,压着中国打。而在中日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则表现出了更加强硬的一面。
在甲午战争中,我国的北洋舰队可真的是不堪一击,尽管清朝在其投入了不少的军费,但是这些并没有用在军队的训练中,一个懒散的北洋舰队,在日军来袭的时候,根本没有激起他们的反抗之心,而是转身就跑,直到退回了威海卫水域,最终被迫签署了不平等条约。
而在其中,我们可以在相关的影像作品中看到,当时的海军舰队准备调用大炮,对日本的舰队展开轰炸的时候,当他们打开炮弹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震惊了,原本的黑火药全部成了黄沙!使用黄沙来代替黑火药,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时中国军事工业的没落,以及满清政府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