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土地爷和土地奶怎么坐位
- 2、土地公土地婆是求什么的
- 3、土地爷是怎么来的?
- 4、神话小说中的土地神/土地爷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
- 5、《西游记》中的土地神/土地爷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
- 6、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土地爷和土地奶怎么坐位
如果是我们面对之的方向:
土地婆 土地公
如果是神像的方向,土地公在土地婆的左边,以左为尊
土地公土地婆是求什么的
土地公土地婆是求财神保佑的,土地公土地婆也被视为财神与福神,因为中国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
土地公土地婆,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农历“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土地公的圣诞日。最早的土地爷是汉代秣陵(今南京)的蒋子文。在中国南方地区,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普遍奉祀土地公。土地公信仰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土地公土地婆的称号众多,但探索其来历,实际与中国古代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土地神也是民间信仰与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会什么都知道。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以前为他们建立的神庙几乎遍布每个村庄。传说土地也可以随意上天,但是为了百姓而留了下了。通常土地神是以一对老年夫妻的形象出现的,男的称为"土地公公",女的称为"土地婆婆"。对土地神的崇拜实际上来源于古代的土地崇拜,后来,这种自然崇拜开始走向人格化,逐渐出现了一些真实的人物来充当这一角色,被人们称为"土地爷"。
土地爷是怎么来的?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地位较低,但在中国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在中国的“神鬼世界”中,土地神算是众神中一位末等的“芝麻官”,但它家族庞大,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般商时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据《礼记祭法》载,当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后来,原属自然崇拜的社神逐渐人格化、社会化,地位不断跌落。虽然由皇帝专祀的国家的社神祭祀不断,但失却了民众的参与,名存实亡。倒是那些遍布各个角落的小社神(俗称土地神),充任了地方保护神的角色,香火颇旺。唐代城隍信仰盛行后,土地神的辖区更加缩小,成了城隍的下属。至明代,土地神已遍及全国每个乡村,甚至“仓库、草场中皆有土地祠”(《水东日记》),桥头土地、栏头土地、灶头土地、田头土地、山神土地??名目繁多,凡是有土地的地方皆有土地神的存在。
在一般中国民间的信仰中,神明多半会有明确的出身,但土地神的出处很多,传说之多不胜枚举,此举两例。一说为:周朝一位官吏张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为朝廷总税官,为官廉正,勤政爱民,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不久,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这是神恩保佑,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生意人常祀之,以求生意发展。另一说为:周朝上大夫的家仆张明德(或张福德),主人赴远他地就官,留下家中幼女,张明德带女寻父,途遇风雪,脱衣护主,因而冻死途中。临终时,空中出现“南天门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盖为忠仆之封号,上大夫念其忠诚,建庙奉祀,周武王感动之余说:“似此之心可谓大夫也”,因此土地公有戴宰相帽的。
最早称为土地爷的是汉代蒋子文。据《搜神记》卷五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秫陵尉,逐贼到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缓缚之,又顷刻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此后,各地土地神渐由对当地有功者死后所任,且各地均有土地神,据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五称沈约为湖州鸟镇昔静寺土地神,岳飞为临安太岳土地神。
明清以后中国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於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现在的土地庙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约起于南宋。
关于土地爷,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现录几则。
聪明的土地神。四川遂宁县有这样一则传说:太和镇盘龙寺下边的土地菩萨很灵验,烧香还愿的人络绎不绝。这天,来了一个种果树的人,祈祷这几天不要刮风,因为梨子正在开花,土地菩萨同意了。果农刚走,又来了一位拉船的,祈求多吹上河风,因为拉上水船要借风力,土地也同意了。下午,来了一位穿长衫的人,祈告这几天要出远门,不要吹风下雨,土地点了两下头。天黑时,来了一位农夫,说干田等下雨栽秧,请土地爷今晚降场透雨。土地还是同意了。此事被土地婆知道后,埋怨土地公多管闲事,土地公微微一笑,说我早已有安排,晚上下雨白天晴,刮风沿水面,不准入梨园。四个祈求人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嗜赌的土地神。湖北老河口、光化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油坊张沟的土地爷爱赌钱,经常和小张沟的土地爷一起赌博,赌来赌去,油坊张沟的土地爷把家里的钱都输光了,最后连老婆也输给了小张沟的土地爷。油坊张沟的土地爷终日愁眉苦脸,小张沟的土地爷则因两个女人总是吵闹拼打,日子不好过。油坊张沟的村民见土地爷怪可怜,商议后到小张沟把土地婆抬了回来。小张沟的土地爷不同意,当晚就找油坊张沟的土地爷要钱。油坊张沟的土地爷拿不出钱,只好让小张沟的土地爷把老婆领走了。村民们又去把土地婆抬回来,每次都是白天接回来,晚上又被领走,接连折腾了三天,村民们无法可施,从此油坊张沟的土地庙就没有土地婆了。
土地爷逐妻。浙江宁波地区有这样一则故事:土地公把长期节省下来的金银财宝锁在一个石柜中,用来救济人间最穷的人。有一天,土地公外出巡查民情,将石柜的钥匙交给土地婆,并告诉她若有穷人经过,就送点金银给他。中午时来了一顶轿,正好歇在庙前。土地婆听轿内的人说“闷死我了,真苦!”便把全部金银财宝给了这坐轿的人,这人叫轿夫往轿内搬,只拿走了一半。晚上土地公回来,听土地婆一说,责怪她:“穷苦人能坐轿吗?抬轿的人才是穷人。”第二天,土地公又去出巡。中午两个肥头肥脑的(财主和他的儿子来取昨天剩下的一半金银财宝)人抬来一顶空轿,土地婆想起土地公说的。就把剩余的财宝给了他们。土地公回来后火冒三丈,把土地婆赶出了土地庙。
神话小说中的土地神/土地爷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
真正的地神既不是神话中的样子,也不是《西游记》中的样子。在中国古代众神的电视剧中,地神的声音基本上出现了,土地是儒道之神。真正的地神既不是神话中的样子,也不是《西游记》中的样子。在中国古代众神的电视剧中,地神的声音基本上出现了,土地是儒道之神。
“土地神”也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土地公”、“土地爷”、“福德正神”、土地公”、“后土”、“土正”、“社神”以及“土伯”等。土地神有专门的庙宇,称为“土地庙”、“伯公庙”或者是“福德正神庙”,根据传说,中国共产党的儿子句龙是第一个担任土地神的人。据说共工也是作为地神的龙身,因为他的形象是第一个龙身,禹也是地神,禹是统治九州并奠定地球基础的人,所以他应该担任土地神的职务。
古人认为地神可以保护人民的和平,他可以保护土地免受自然灾害,也可以使庄稼长势良好。历代上至国家、诸侯,下到官府、乡绅都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大型的祭拜活动,是谓“春祀”和“秋祀”,然而,普通的家庭只要需要,就会在土地庙里烧香许愿,祈求地神的祝福。
中国古代散文中没有一个提到土地神说土地神是小矮人,土地执掌一方地面,权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看似谁都可以驱使,但是不管你谁来谁往,谁坐天庭,都少不了这些基层员工,俗话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土地虽小,却千万少不了。
《西游记》中的土地神/土地爷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
我觉得土地神的虽说也是属神仙,但也是位置最低级神仙!不过他还是掌管着人间的大小事宜,官不大,但知道的事情还不少,连孙悟空有的时候还要向他请教那!所以他的职业还是不可小觑的!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天仙配》的神话故事古今传颂,家喻户晓,七仙女和董永成为神话故事中坚贞爱情的象征。据传,董永十二岁就到傅村傅员外家当了童工,董永长得眉清目秀,面如美玉,一表人才,忠厚老实。傅员外有一女儿,名叫傅金花,比董永小一岁,聪明调皮,泼辣大方,长得眉眼乱动,也很耐看。刚开始,傅金花一直找机会戏弄、欺侮董永,董永身在豪门屋檐下,岂敢不低头,也就不和傅金花计较。时间长了,傅金花对董永逐渐产生了感情。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十八岁的董永长成了人见人爱的漂亮小伙子,憨厚实诚,礼貌勤快,谁见了谁夸。
谁料到董永卖身葬父,七仙女在大槐树下情深意浓,配了董永,而且现在也住到了傅金花家里。傅金花一见,气得脸色发青,想法设法要拆散他俩,故意把丝搞乱让七仙女织不成绫,想把七仙女逼走。又制造机会接近董永,表明自己心思。说张七姐是不明底细的外路人,留下她后患无穷。说董永若赶走她,和自己成亲,她爹会陪送很多金银财宝,叫董永一辈子不再受穷。傅金花死缠活缠,缠着董永不松手,董永却向傅金花断然表示:“张七姐是苦命人,我也是穷苦汉,苦命相连,已定婚约,不会改变。”董永对傅金花敬而远之,傅金花一缠落了空。
张七姐被逼回天宫后,单剩下董永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寒窑中度日,整天以泪洗面。傅金花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就瞒着爹娘主动跑到寒窑中去找董永,表示非董永不嫁,不嫌董永穷,也不嫌董永二婚,死缠着董永不走。但董永心不为所动,对张七姐的爱情忠贞不渝,暗地让邻居捎口信给傅员外。傅员外把女儿强行接走了,傅金花二缠也落了空。张七姐被抓上天庭后,被玉帝关进天牢里反省。张七姐整天泪水不干,日夜思念董永,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玉帝知道后大怒,扬言要将孩儿弄死。
张七姐痛不欲生,誓与孩儿共存亡。王母娘娘疼女心切,想方设法瞒着玉帝,一面说孩子已死,一面偷偷差神下凡把孩子放到大槐树下让董永领养。董永接到孩儿后,更加思念七姐,把对七姐的一片深情全放到养育孩子上,又当爹又当娘,白天怀抱娇儿,百家讨奶,夜晚抓屎刮尿,暖湿就干,日子过得甚是凄苦。当张七姐在天牢里听到董永对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事实后,决心以身殉情,从此不吃不喝、不言不语、只求速死。这下子可把王母娘娘吓坏了,她避开玉帝,暗地跑到天牢里对七女儿说:“娘为女儿好,把啥法子都使尽了,你就是执迷不悟,你放着逍遥的神仙不当,放着天宫的清福不享,放着英俊的神仙不嫁,非要下凡跟那个穷董永,眼睁睁非往穷坑里跳,你给娘说最后一句话,你到底要走哪条路?”
张七姐斩钉截铁地说:“不让我下凡和董永一块过日子,我宁愿去死。”王母娘娘疼爱亲生女儿的心油然而生,不由得哭着说:“我的乖女儿,你最小,娘也最疼你,你可千万别死,为娘一定会想个办法让你达到愿望。”王母娘娘自想自劝,认为七女儿和董永棒打不开,又生了孩子,跟他就跟他吧,总比死了好。于是就在玉帝枕边吹风,说眼不见,心不烦,只当没有这个闺女,一直关着她也不是个事,引得天庭里不少人经常议论,长久下去对玉帝的名誉也有影响。玉帝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他也听说有些神仙经常在背地嘲笑他教女无方,家教不严,是得赶紧了结此事了。于是就默许王母娘娘对张七姐剥夺仙籍,贬为凡人,打下人间受苦,总算了结了此事,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来了。
张七姐的顽强斗争终于获得了回到人间的胜利。夫妻俩久别重逢,喜极而泣,一家三口久久相拥,庆幸全家团圆,从此过上了夫妻恩爱、婚姻美满的幸福生活。董永和张七姐饮水思源,为了感谢大槐树这个媒人,于是就从大槐树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小董,千百年来,长成古槐,几枯几荣,至今仍存,历经沧桑,生机盎然,可供游人观赏。董永墓看护人又在此古槐下引栽了一棵小槐树到董永墓前,此槐树长出了浑然天成的连理枝,使人看了都会啧啧称奇,形象地印证了董永和七仙女“在水好似鸳鸯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忠贞爱情。祭祀董永的大殿里塑有董永和七仙女并肩端坐的塑像,后代人赞美颂扬他俩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民间到处流传着“董永像前拜两拜,白头到老不分开”的古话。许多热恋的情侣和恩爱的夫妻都会专程来参拜董永和七仙女,都希望得到象他俩那样的忠贞爱情和美满婚姻。综上所述,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结局还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