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兜底扶贫的政策是什么
- 2、国务院为什么要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 3、什么是兜底保障
- 4、“政策兜底”是什么意思?
兜底扶贫的政策是什么
兜底保障是国家对困难群众给予救助的一种社会救助政策,即国家对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家庭,且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困难群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困难群众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用水、用电等费用的一种救助。包括以下内容:1、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2、抓好特困人员供养保障。3、抓好临时救助保障。4、抓好医疗救助保障工作,有效遏制因病返贫。
国务院为什么要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在实施南部山区精准扶贫的同时,兜底救助城区特困居民。据了解,茅箭区因病致贫群众占贫困群众总数的70%以上。为帮助他们减轻生活压力,该区为符合政策的因病致贫特困户及时办理低保,组织医务人员为他们定期进行免费健康检查,送去基本治疗药物,开通“绿色通道”为重大疾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今年截至目前,该区已为城乡特困群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3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0.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210万元。
针对群众因残致贫现象,该区实施“阳光家园”工程,将130名残疾人纳入居家托养和日间照料计划,提供轮椅、拐杖等康复器具130多件,向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54万元,将1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纳入“健康快车”复明手术项目。
在城区贫困群众中,还有一部分是空巢老人和“三无”老人。为了让他们老有所依,该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12个,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与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照料他们的生活。每天,该区有300多名网格员和众多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为贫困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时,该区从教育、就业等方面对贫困户进行援助,为152名贫困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贷款110万元、爱心资助贫困学生12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众269人,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贴息38.07万元。据悉,该区还将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破解贫困难题,增加民生资金投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救助力度。
什么是兜底保障
兜底保障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生领域,“兜底”指的是政府制定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兜底、医疗兜底、教育兜底、养老兜底。
1、住房兜底,保障群众住有所居。城乡贫困人口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没有能力购买住房,只能依靠政府“兜底”来解决。
2、医疗兜底,保障群众病有所医。扎实开展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在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的同时,加快完善《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医疗救助制度,构建医疗综合保障体系,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
3、教育兜底,保障学生学有所教。坚持城乡统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体系,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建立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的长效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办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重点办好职业教育。
4、养老兜底,保障群众老有所养。进一步强化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5、兜底保障对象: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即纳入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的家庭);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因病因学造成刚性大额支出且符合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条件的困难家庭;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困难家庭供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
“政策兜底”是什么意思?
政府兜底是一种国家的政策工具。当政府作为第三方干预冲突时,为尽快化解冲突而对冲突方作出利益补偿。这就是典型的“政府兜底”式政策工具。
在民生领域,“兜底”指的是政府制定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兜底、医疗兜底、教育兜底、养老兜底。
在一般的社会冲突中,政治兜底较少,利益兜底最频繁,而政策兜底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益兜底。
政府兜底为冲突各方所期待和接受,在操作上简便易行,因而能达到“尽快”平息冲突的政策目标。同时,它针对性极强,只是“就事论事”,因而不会平添基层党委政府的负担和招惹新的麻烦。所以,从有效性讲,“政府兜底”不失为尽快解决冲突问题的“首选”工具。
拼音:zhèng cè dōu dǐ
造句:
1) 如果这两个理由不存在,还可以拿出公共政策保留来“政策兜底”.
(2) 我把所有的抽屉都来了个政策兜底翻,希望能找到那把丢失的钥匙.
(3) 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知识产权体系的一种“政策兜底”条款,在保护非独创性数据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4) 船儿政策兜底翻了过来,鼹鼠在河里扑腾着挣扎.
(5) 本项为一政策兜底条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驰名商标保护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