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缸中之脑是谁提出的,为何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 2、「缸中之脑」这一谜题是被如何反驳的?
- 3、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处在缸中之脑的困境之中?
- 4、如何评价本人杨建东网文《上帝们的那些事儿》
- 5、关于一个哲学问题,谁能破解 缸中之脑 这个问题?
缸中之脑是谁提出的,为何让人听了不寒而栗?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是1981年在其著作《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所提出来的假想;之所以缸中之脑让人听了不寒而栗?顾名思义,缸中之脑是把人体的大脑从身体里通过手术分离出来。所以,听到这里,你还会觉着缸中之脑这个猜想不恐怖吗?
缸中之脑之所以会被提出来,是因为这个猜想可能能够解释关于宇宙的一些秘密。缸中之脑的具体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大脑与身体分离,大脑维持正常的营养液中,大脑的神经末梢和计算机连接,程序和代码输送到大脑,让大脑保持正常,感觉身体和周围的一切都是存在的。甚至可以取到某个碎片获取记忆。
缸中之脑看起来是荒唐的一件事,但是假想缸中之脑假设有个最基本的问题:怎么确定现在的你不是处于这种环境呢?中国的历史上,和缸中之脑有很多相差不大的记录,就是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成了蝴蝶,,忘记自己是庄周,醒来才发现自己是庄周,这时候的庄周实现物与自我的变化。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缸中之脑是不现实的,需要精密的仪器来维持实验的进行,需要鲜活的大脑,这就违背了伦理道德,所以被提出之后,未能付诸实践。缸中之脑猜想出现之前,还有双缝实验。就是进行实验的时候,科学家观测的和仪器记录的是不同的结果,在发展的过程中,双缝实验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从表面来看,缸中之脑猜想和双缝实验没有任何的关联,从宇宙层面来讲的话,缸中之脑还是双缝实验,向我们证明:我们存在的空间或许不是存在的,而是虚拟的。虚拟的空间大于真实看到的世界,在这理论基础上,科学家进行研讨。
「缸中之脑」这一谜题是被如何反驳的?
“缸中之脑”假说虽然是一种带有文学色彩的描述,但是其核心思想是正确的,是不可被反驳的。因为不论“缸中之脑”假说是否成立,相应的情况都是一样的。
注意:
“缸中之脑”是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书中,阐述的假想。
“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
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在这种困境之中?”
你如何担保你自己不是处在缸中之脑的困境之中?
担保你自己不是处在缸中之脑的困境之中的方法:
1、缸中之脑的悖论一直引起大众激烈的讨论,基于自己到底是不是缸中之脑而产生的多方意见,如今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瓦解。比如通过每个人不同的性格,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感官,做出不同的行为,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决定每个人言行举止的是性格,而非所谓代码。
2、只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正视内心可能存在的缺陷,并且命令自己去做一件违背本身性格和意愿,但是客观上正确的事情,比如内向自卑性格的人大胆的向心仪之人告白,只要做出类似的行为,就完全能够破解缸中之脑的理论,从而论证我们的大脑从未固化。
缸中之脑的思想原型
这个缸中之脑悖论揭示了一种令人震惊的可能:我们所知的一切都是假的。
这个想法可以看作“缸中之脑”最为核心的看法。但是,对于世界真实性的怀疑绝不是现代人的独特发明,缸中之脑不过是一些古老谜题的强化。这个古老谜题是“你怎么知道这一切不是一场梦?”
早在庄子的时代,庄子梦见自己是蝴蝶,醒来后开始怀疑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如何评价本人杨建东网文《上帝们的那些事儿》
智斗类神作,每一个队伍单独拿出来做短篇就已经是神作了,更何况他们之间的博弈。
看见很多评论说视角转换的,我不是很会写书,这个视角转换难度大不大我也不知道,我作为一个读者对这个视角转换感觉到的就是代入感崩溃,前一秒给你安全感拯救世界的主角后一秒就变成让你憎恨的大反派。
人物塑造没得说,简直完美,作者的其他小说我也看过,感觉他最擅长的就是人物塑造,很多人物其实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朱清云感觉就是在向楚轩致敬(典型的眼镜、三无、算无遗策、漠视感性,但比楚轩还要聪明)。至于思想其实第一战区并没有什么哲学思想(有四个战区,只写了第一个,其他的还在打稿)
情节非常非常棒,一共七个队伍,每一个队伍攻略自己世界的部分单独拿出来就是一部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但是每个世界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这里足以展现作者强大的写作水平,每一个队伍的智者都在这段大显神威,例如游戏世界的令人惊讶的完成似乎不可能的短时间诈骗到巨额财产,电子世界四个小时破解缸中之脑(其实速度比这个还要快,快出你们的想象,但是这里涉及到电子世界的底牌所以不剧透了),机械世界帮助人类反败为胜消灭统治全世界的机器帝国,每一个队伍的任务都似乎不可能完成然而每个队伍的智者的表现都能让人不可思议,真的是不可思议。(除了平凡世界看起来最简单实际上最难)
每看一个队伍攻略自己世界时你都会觉得这个队伍无敌了,难道这样还有对手?可就是有,我认为这部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这,神仙打架。
而且他们不仅有着举世无双的智慧,还有各种各样的武器,比如机械世界的维特斯坦根之眼可以预知未来一个小时,也就是说他可以做到任何事物的最优解,与之相似的美女世界的宇宙魔方,回到过去,也是最优解,但这二者都有致命的缺点。
另外,看过该作者其他小说的就肯定知道第一战区的获胜者是谁了,不过里面的博弈斗智剧情还是让人十分过瘾。作者目前只在更新第一战区,其实还有三个战区,后两个主要算是彩蛋和展现主办方的强大,第二战区才是精髓。
看了第一战区的你是不是肯定认为里面的人物都逆天了?其实跟第二战区的人物差!远!了!差了不是一条街,除了蓝月亮以外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关于一个哲学问题,谁能破解 缸中之脑 这个问题?
美国当代认识论哲学家J.丹西在《当代认识论导论》一书中给出了“钵中之脑”的否定
证明。
证明所依据的原理认为:如果a知道p且p蕴涵q,则a也知道q;某一命题,如果我们知道
它是我们已知的一个命题的结论,我们就总能知道它是真的。...因此,既然你不知道你
不是钵中之脑,你就不可能知道任何命题p;就这个命题p而言,你知道如果p真,你就不
是钵中之脑。
比较好理解的版本,来自我的同学的解读:
[1]若果我们真是钵中之脑,那么当我们说「我们是钵中之脑」是真的时,其意指为我们是影象中的钵中之脑(we are brains in a vat in the image) 。
[2]但若我们真是钵中之脑,则「我们是影象中的钵中之脑」便是假的。
[3]所以,若果我们真是钵中之脑,那么当我们说「我们是钵中之脑」是真的时,「我们是钵中之脑」便是假的。
个人有个反对观点:
1、如果我们真是影像中的钵中之脑,那么当我们说“我们是影像中的钵中之脑”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是影像中的影像中的钵中之脑。
2、影像中的影像中的钵中之脑就是影像中的钵中之脑,所以我们就是影像中的钵中之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