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今日关注: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
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网视 正文
【字号:大 中 小】
《新闻1+1》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
2014-02-22 13:30:23 来源: CCTV
央视《新闻1+1》2014年2月21日播出“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抢,疯抢,热,火热,互联网理财大大受欢迎。
记者:春节放了多少钱在里面?
市民:没多少,就几万块钱吧。
市民:22万。
市民:能保密吗?
解说:余额宝,理财通,零钱宝,现金宝,各种各样理财神器,到底好在哪里?
市民:存取比较方便,而且收益率比银行的要高。
解说: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和创新,与传统金融体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方向虽好,但投资者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市民:担心呀。因为这个毕竟不是官方的。万一钱投进去了,然后没了,是吧?
解说:《新闻1+1》今日关注:互联网理财:新势力会有新未来吗?
主持人董倩: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如果你的手上有了闲钱,你会怎么办呢?当股市,还有黄金淡出你的选项之后,现在人们发现有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互联网理财。互联网的理财简单说来两个好处,一个是门槛低,再有一个是收益高。我们不妨看看有多少人正在使用或者准备使用。我们看有4000多人是调查对象,正在使用的67%,准备尝试使用的是25.89%。换句话说,也就是将近九成多的人正在或者准备尝试这样的一种互联网理财。虽然说这样的4000多参加选择的人主要都是网上的年轻群体,但是从这样的数字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样的一种热度。互联网理财它到底靠不靠谱?它未来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如果想把它做好,还有哪些事情是值得规范的?我们先去看看互联网理财它有多热。
解说:2月18日,这应该是一条震惊中国金融界的消息,阿里巴巴旗下理财产品余额宝客户数超过了6100万,规模突破了4000亿。要知道,这一单一公司的单一理财产品,其总额已经相当于全国居民存款规模的1%,这算是一个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奇迹吗?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实上,八个月前,当余额宝这一互联网理财产品刚刚出世之际,甚至连互联网用户自身谁也没想到这样的奇迹。
市民:主要是担心把钱放到余额宝上是否安全,心里没底。
解说:担忧,没底,在余额宝诞生的去年6月,大多数人心怀的都是这样的情绪,但仅仅在一个月之后,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
新闻:上线仅一个月,余额宝的用户数就已经增长到400多万户,吸引的资金更是有接近150亿。
解说:80后的李先生就是如此。去年6月,他成为余额宝的首批用户之一。
理财产品用户李先生:当天陆续转钱,开始转了一块,一块,一块转了几次,后来转了一份一百的。
解说:经过几天观察和了解,很快小李就将高达五万元的资金都划入了余额宝。
李先生:五万块钱,每天将近有七块多钱的收益,还挺不错。
解说:然而,小李很快就进入了保守者的行列,还有更激进的。
新闻:在他同事的一个余额宝账户上,记者看到目前余额高达八万元。
解说:公众如此这般的狂热,甚至远远超过余额宝资产管理者天弘基金的意料。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目前来看的话,这个阶段每天大概净申购量会超过五个亿,客户的流入数也有十多万、二十多万户,确实大大超乎我们的预期。
解说:此后,余额宝的势头并未减退,反而愈发高涨,问世七个月,规模超2500亿。问世八个多月,规模超4000亿,风头无二。而在如此巨大的金钱诱惑之下,腾 讯理财通、百度百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也纷纷粉墨登场。互联网理财领域似乎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长。
主持人:有的人形容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可以看到从去年6月份余额宝出现以后,随后几个月的时间,互联网理财产品就像井喷一样。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来看看为什么人们如此青睐互联网的理财。排在第一位的是产品收益较高,好过传统的方式,是占在第一位,超过37.76%,谁不喜欢赚钱的这样一种方式呢?当然它会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资金限制少,灵活性强,随用随取。以前如果我要放进去钱,然后再取出来,我要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说时间等等。现在没有这些限制了,打破限制。好,第三点,准入门槛低,小钱也能够理财。我们知道传统的一种理财方式要有一个门槛,你想理财,但是财不见得想理你,比如说有一个门槛,五万块钱你才可以理财,但现在我们说极端一点,互联网理财可以使你哪怕手里只有一块钱,你想理财,人家也可以帮你理,你看,如此方便,谁不愿意呢?排在第四位的是交易成本低,操作便捷,省时省力,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其实还有一条,在这里没有列入,就是那种参与互联网理财的人,每天能够看到自己账户上哪怕是几块钱、几块钱的增长,那种喜悦感和幸福感,这是无可比拟的,比如说我的一个同事每天就在体会这样的幸福,应该说是一种很巧妙的方式。
好,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人们的一种心态。接下来我们不妨看一下,到目前为止,活跃在互联网上的12种主流的或者说主要的理财产品,这里面只有四个是银行在互联网发售的,是活期宝、薪金宝、平安盈,还有现金宝,大多数是互联网企业推出的,这是一种性质的分布。我们再来看看最有名的余额宝,用户数现在达到了6100万人,金额超过了4000亿。另外一个是微信的理财通,是今年1月22日才上线,当天募得资金8亿,第二天募得资金10亿,6个工作日规模就超过了百亿。我们刚才已经通过了数字,还有一些个例来了解互联网的理财有多热。
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位专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吴晓求所长。吴所长,刚才通过我们介绍的热,您怎么看这个热?为什么全国人民都这么喜欢互联网理财?
吴晓求:互联网理财是互联网金融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家最关心,也是目前人们最喜欢的一个产品,之所以得到老百姓的欢迎,我想主要是几个原因,一个就是它的灵活、便捷的特点,也就是说支取是非常方便的,没有期限的限制,也没有额度的限制,所以也不要提前打招呼,这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对不起,我打断您一下吴先生,刚才我们已经列出了几项大家喜欢,这是我们能够想到的,您作为专家,有没有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吴晓求:深层次最重要的,它是在同类风险特点里面收益率是最高的,这是吸引老百姓最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就是它最赚钱?
吴晓求:对,因为现在传统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提供给老百姓的储蓄产品比较僵化,比如说有期限的限制,它的收益率也是比较低的,同时,如果你要进行理财的话,它有门槛,应该说以互联网支付的产品为特点,应该说它是克服了这些缺陷。之所以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够受到欢迎,也反映出我们传统金融的确比较落后,需要改革。
主持人:通过这种热,往往热背后就会让人意识到这么热会不会有风险。如果让您进行一个专业化的评估,如果用低、中、高这样几个档次,您认为目前的热有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处在哪个档次的?
吴晓求:互联网的理财产品,像互联网金融其它产品一样,应该都是新鲜的事物,因为金融本身它就是和风险连在一起。我理解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的理财产品,我是从推动金融改革的角度来理解的,虽然它有风险,当然现在来看,应该现在规模比较大,已经达到4000亿,而且其它的商业银行也在仿照这样的产品在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应该考虑风险。它的风险最重要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它的基础资产,因为余额宝最后要通过基金公司来管理的,基础资产的收益率是怎么来的,以及基础资产的结构,需要披露。第二个,相对于余额宝的基础资产期限的匹配,在如此大规模的情况下,也应该向社会进行披露。
主持人:吴所长,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刚才吴所长提到,金融本身就和风险相伴相生的,互联网的金融,互联网的理财更是如此。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对于投资方来说,有没有风险应该让我们知道?另外,风险有多大,它到底可不可控,这都是应该知道的东西。因此,接下来这些理财产品应该如何更好的规范,是大家更为关注的问题。
市民:肯定是有风险的,其实就是一个团购的存款,还是依赖银行信用。
市民:我觉得风险的话可能会存在比如说用户帐号密码泄漏,或者手机没有做好保密措施的话,帐户就比较危险。
解说:一方面,互联网理财的高收益、低门槛以及及时周到的服务让人心动,另一方面,这便捷背后的风险也依然是大家的担心。"新年开工,马上加薪7%",这是元宵节前余额宝用户收到的手机推送,虽然是一年定期,但7%的预期收益仍然让众多用户预约,现场抢购非常火爆。
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张道生:整个活动刚刚开始才4分钟,现在已经有253410人已经购买。这个火爆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解说:然而,这其中是否存在风险,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这款理财产品存在介绍不详细,资金投向不清楚等问题。具体风险等级和控制也没有说明。事实上,这款理财产品对接的是两款万能险,珠江汇赢1号和天安安心盈B款,也就是说无论是余额宝还是理财通,实际上是互联网公司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联手打造的产品。不同的只是购买渠道变成了互联网平台,所以它也具有传统银行理财的各种风险,有众多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法研究所副所长杨东:平台本身技术安全的问题,消费者各类信息保护的风险,平台本身经营管理不善的风险,甚至包括国家整个对于这方面法律法规这样一种监管的风险,不确定性等等。
解说:流动性是互联网理财的一个便利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后不少市民就发现,余额宝收益率下滑,微信支付的理财通在节后也开始大幅缩水,与此同时,用户通过手机上指尖的触碰就可实时投资,手机遭遇的病毒和木马,也存在潜在风险。
市民:风险可能就是网络风险,因为网络还是有一些病毒性的影响,或者会造成帐户不安全影响。
张道生:从按我们后台统计来看,目前移动端真真正正发生盗损的情况,99%是因为中了木马,就是中了病毒。
网秦手机移动安全公司安全技术总监郑辉:提供支付的用户端软件安全防护都是相当弱的,也就是说黑客可以直接篡改移动端的支付软件。像网银大盗、网银窃贼还是比较多的。
解说:以前活期收益寥剩于无,银行理财五万元起价。现在互联网理财比银行活期利率高20倍的高收益,终于也可以让中小投资者扬眉吐气,那么,这样的高收益是否能够一直保持下去呢?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副总裁罗明雄:不好说,但肯定有这么一个点,然后它很难保持持续的这么高的理财回报收益了。
主持人:互联网理财大家都喜欢,怎么能把好事做得更好?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我最关心的就是它怎么能够让我更多的挣钱,别让我赔本。刚才我们也说了,春节以前,互联网的理财应该说是节节走高,但是在节后我们看,却发生了一些势头上的调整,就来看余额宝,以余额宝来举例,19日和20日,7日年化收益是下降的,6.22到了6.20。再随便找一个,理财通,这是微信的,从6.38到了6.34,看到了下降的趋势,这是人们关心的。除此之外,除了收益的问题,人们还担心什么呢?排在第一位的是技术安全的风险,比如说像手机病毒、黑客攻击下,这个资金是不是能保障。另外,监管机制是不是完善,收益率能不能长期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会不会它还有吸引力等等。
好,今天我们的关注点并不在技术风险,因为技术风险终归会有技术问题去解决。我们接下来关注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监管,一个是收益。我们继续连线吴晓求所长。
吴所长,刚才人们关注的就是钱到底能不能持续的让母鸡下蛋,而且下的个个都是金蛋。但是我们知道理财这个东西一定是起伏不定的,有升可能就有落,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的问题是它到了一个什么样起伏的阶段,到了哪一个拐点上的时候,像这种互联网理财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不会有这么大的热度了?您觉得会有这么一个点出现吗?
吴晓求:应该是有的,因为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我们之前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都在7%以上,现在慢慢下降到6.5%左右,我认为这是基本的趋势,因为在利率还没市场化的时期,应该说余额宝有它的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余额宝所体现的收益率,实际上是利率市场化的刻度,如果当我们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时候,余额宝所给出的收益率实际上是参照系数。当我们的整个金融改革,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推进的时候,余额宝这类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应该会慢慢下降,而且热度也会慢慢下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主持人:人们最关心的就是投进去的资金的安全问题,因为现在由过去几块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现在有人已经到了十几万、几十万的投入,您觉得这种资金安全靠什么保障?接吸收的监管,哪些是最应当监管的?哪些领域可能是监管部门不应该过早介入的?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理财产品有两个底线,我们叫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一个是它不应该变成一个非法的融资平台。所谓非法的融资平台,这些资金拿到之后不知道它的去向,也不知道未来有没有保障,我们通常把这种缺乏监管的方式叫非法融资,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第二个底线就是互联网的理财产品不能变成"庞实"的骗局,拿新增的补老的资金的收益,这两个是基本的底线。在这两个底线之上,我们要制定一个既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时又能保障老百姓资产安全的监管标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主持人: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现在应当多具备一些互联网开放的心态。而对于互联网的企业来说,它如果要搞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的话,就理应具备一些传统金融机构的审慎。
接下来我们关注未来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到底应该如何规范的发展。
解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凶猛成长,压力之下,多家银行也开始出手奋起直追,1月12日,工商银行筹备了七个月的容易购上线、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会、农业银行易商管家也都开门迎客,只待筹备当中的中国银行中银易商正式上线,五大行将全面加入互联网金融之战。
财经专家叶檀:现在互联网金融出来之后,对银行冲击是非常大的。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很高,它在短时间内可以融得大量的资金。
解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布局,银行组织框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重构。由于业务开展模式不同,而且对比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更强调互联网思维,以及对客户体验的重视,因此,各家银行纷纷打破原来电子银行部、零售银行部的划分格局,成立专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部门,2013年,中国银行在创新研发部的基础上,就成立了网络银行办公室,主抓电子化平台。
财经记者由曦:因为现在银行已经意识到,他们是一艘航空母舰,他们所对的竞争对手,互联网公司可能是一个小艇,小船好调头,他们觉得也是到时机放出一艘小艇,跟这些互联网公司去比一比,拼一拼,去试水一下。
解说:此外,各家银行近期也推出了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都在5%至6%之间。
由曦:他们其实是很着急的,现在我了解到很多银行业在开发自己的一些新的理财产品,比如说他们要降低他们的理财产品的门槛,以前我可能是5万,以后可不可以少一点,可不可以说跟互联网公司一样,可不可以一块钱就买。
解说:不过,对于这些航空母舰来说,推出新机构、新产品似乎还算容易,而更大的变化还有待时日。例如目前银行作为企业融资主要途径,还存在着嫌贫爱富的传统观念。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曾表示:截至2013年6月末,工商银行单户融资限额3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由2005年末的1436亿元,增长到2013年6月末的1.14万亿元。虽然总额不低,但是工商银行单户融资限额3000万元以下就算小微企业贷款,门槛依然很高。不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却得到了满足。无论如何,被互联网金融倒逼的传统银行正在加快推进转型的步伐,而公众则关注这种竞争局面能否促进金融业的深入改革,监管手段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让更广大的人群受益。
主持人:面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很多人都高兴,但是也有些人不是那么高兴,恐怕金融机构银行就在其中。马云曾经讲过一句话,意思是如果金融改革、银行不改革,我来帮着你改。你看,真的是在帮着它们改。吴所长,您分析就像这样互联网的理财和金融,怎么会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
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改革应该说现在面临一个战略性的任务,主要三个方面,一个是宽度的改革,一个是广度的改革,一个是深度的改革。其中深度的改革是最基础的。所谓深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市场化的改革,所以宽度的改革主要是证券化,长度的改革主要是国际化。在这"三化"里面,市场化改革是最重要的,就是深度的改革。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按。推进利率市场化,靠自觉的推行很难,所以要引入战略的竞争者。战略的竞争者,搅局者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它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体系向深度改革。过去我们的金融在相当多的时候都是靠垄断攫取利润,实际上金融的本质是为大众服务的,通过服务来获取收益,这是基本的宗旨,所以互联网金融在我看来,它推动改革是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也在开始有某种风险,但是我们要看到它的正能量。
主持人:非常感谢吴教授给我们带来这些解释。
我们在节目最后的时候来看一下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前两天说的一句话,他说:对待互联网金融,既要包容失误,也要防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恰当的监管。恰当的监管这三个字不要小看,因为互联网金融它是一个新生事物,而且是越来越好的新生事物。如何能够在呵护它的同时,又不限制它的发展,因此,这个如何恰当的去监管就至关重要。就像三中全会说的那句话,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如何让它能够市场去发挥作用,又能够有效监管呢?这恐怕是一个大的问题。(来源: 央视
手机上莫名出现很多广告,删不掉怎么办?
可能有木马病毒了,这种很常见,建议恢复系统,然后安装好常用软件后做一个备份。
熊猫烧香事件的始末.!?
“熊猫烧香”事件始末及其背后的网络黑势力
2006与2007年岁交替之际,一名为“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从去年12月首次出现至今,短短一个多月,病毒已迅速在全国蔓延,受害用户至少上百万,计算机反病毒公司的热线电话关于该病毒的咨询和求助一直不断,互联网上到处是受害者无奈的求助、怨恨、咒骂,电脑里到处是熊猫烧香的图标,重要文件被破坏,局域网彻底瘫痪,病毒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在网络工程师小李的映象中,已经两年没见过爆发范围如此巨大的计算机病毒了。在2003年“冲击波”、2004年的“震荡波”过后,计算机病毒主要是木马病毒为主,而木马病毒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小范围感染,再加上木马病毒的隐藏特征,中毒电脑表面上没有任何迹象,所以互联网表面上一直风平浪静。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病毒来的这么猛,李冰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那天他正在用QQ聊天,突然系统一个程序报错,于是他重启了一下电脑,结果重新登陆后发现电脑中所有的可执行文件都变成了“熊猫烧香”的图案。他赶紧开始杀毒,可是电脑中安装的一杀毒软件怎么也打不开了,于是他下载了另一款专杀工具,总算把大部分熊猫烧香图案清除了。第二天上班后,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办公室里的惊呼声一个接着一个,打开电脑准备工作的同事们陆续发现他们的电脑也感染了“熊猫烧香”,很快整个局域网陷入瘫痪,工作无法开展,原本准备紧张工作的人们难得闲了下来,小李他们开始投入了紧张的杀毒中,当天深夜12点网络才恢复了正常。
病毒作者的动机是什么?
在国内最先发布“熊猫烧香”病毒紧急警报的江民公司,记者见到了与“熊猫烧香”连续战斗了一个多月的反病毒专家何公道。何公道介绍,目前“熊猫烧香”仍然每天都有新变种出现,如果把之前的新老变种都算起来,这个病毒现在已有600多个变种。病毒作者如此频繁地制造变种,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支付宝商家收款码,不能收红包支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因为近期涉嫌套现被支付宝风控系统短时查封了,现在不要再进行类似0元旦行为,大约过个半月左右就可以自动解封。
今日说法 里的案例
http://www.cctv.com/program/lawtoday/01/
这里是今日说法网站你去找每期节目都有文字资料
[今日说法]本期话题:QQ大盗(上)(2007年1月29日)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5:49 来源:
大量的QQ号码被盗
被盗情况非常蹊跷
虚幻的网络世界中
警方触摸到伸出的黑手
千里之外的抓捕即将展开
深圳市警方破获了一个盗窃QQ号码的犯罪团伙,该团伙通过贩卖盗窃来的QQ号码,非法获利六七十万元。
深圳的小王最近很郁闷,因为他使用了6年之久的QQ号码被人盗走了。那天小王像往常一样使用QQ号和朋友聊天,这时候一个陌生的号码把他加为好友,开始跟他说话。对方说小王的QQ号码不错,想要走,但小王没有同意。小王说,他的号码是个让他很得意的号码,6个数字,是个吉祥号,比较难得。他觉得对方的要求非常无礼,莫名其妙。而更加莫名其妙的是,在他拒绝对方之后,小王发现自己的号码再也上不了网了,怎么努力也没有用,他知道是对方做了手脚。
从那时开始小王就丢失了这个号码,网上联系的100多位好友大部分就失掉了联系,无形损失非常之大。而在武汉,跟小王一样经历的还有一个小李。小李的QQ号码被盗情况和小王还不一样,因为5年来小李主要用自己的号码打游戏,他在这个号码中积攒了大量价值不菲的装备,少说也值几千块人民币,丢失了号码对小李来说损失惨重。小李为他那些被盗的无价之宝痛不欲生,这一点不玩网络游戏的人可能很难体会。
如果说小王小李丢的仅仅是一个QQ号码丢的仅仅是一些和朋友联络的手段,丢的仅仅是一些游戏当中的虚拟装备和他们的娱乐体验的话,那么广西的一位许先生在他的QQ号码丢掉之后,损失的可就是真金白银了。
2006年4月,广西的许先生发现自己的号码自己不能使用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成了一个莫名其妙欠人几万元人民币的冤大头。原来盗走号码的人用许先生的号码上网和许先生的朋友们联系,以有紧急情况为由向大伙借钱,一人五六百。许先生的大多数朋友和许先生关系很好,看到许先生的号码没有任何怀疑就慷慨解囊。几个月后,许先生面对几十个向他要账的朋友百口莫辩。
许先生把自己的遭遇投诉到了设在深圳市的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因为QQ号码是这家公司推出的产品,他们负责全国这种号码的管理。据腾讯公司统计,从2006年年初投诉号码丢失造成损失的事情开始大规模出现,这是腾讯公司1999年推出QQ这种产品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仔细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为了保护用户的利益,腾讯公司调动科技力量下大力气连续推出了多种应对措施。
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从2006年2月份开始,每天有两万人向他们投诉自己的号码被盗。这种情况到了4月份,达到了每天5万人的投诉量,而最极端的时候公司的70部客服电话都被打爆了也无法应付纷至沓来的投诉。腾讯公司这个时候也很纳闷,究竟是谁在幕后动了手脚?而且有这么大的本事,短短时间内能够偷盗这么多网上QQ产品?想来想去觉得不对劲,腾讯公司选择了报案。
但是接到报案的深圳警方却开始犯难了,丢了东西是不假,但是这是在网络上丢的啊。因为丢失的是网络上的号码而不是真实的财产,按照现行法律警方是无法立案侦查的,但是大量的QQ号码被盗已经给腾讯公司和它的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案又不能不立。经过几次专家论证会后,深圳警方做出了决定,将此案立为了盗窃案。
立案之后警方第一步就要锁定谁是幕后黑手。按照正常的侦破逻辑,应该从被盗的用户查起。由于盗窃发生在网上,被盗者几乎无法给警方提供有用的情况,警方曾经打算从数十万报失的号码上查找线索,但是他们很快也放弃了,因为此时QQ号码被盗的状况已经不允许警方按部就班的开展侦破工作了。盗窃分子每天最多可以盗窃20万QQ号码,而腾讯公司的活跃号码有两个亿,这样一来,活跃号码可能三年之内就会被偷一遍。
在这个特殊的案件中,警方发现常规手段行不通。破这样的案子对于警方来讲确实是一个挑战,想来想去警方想到了一条线索,这些人偷QQ号码一定会拿去卖,所以从销售环节入手调查也许能够有所突破。于是警方开始集中全力侦查销赃环节,很快他们就有了发现。警方发现在吉林长春有几个人,在网络上贩卖大量QQ号码及其附属产品,警方马上奔赴长春进行秘密调查。
警方调查得知贩卖QQ号码的地点是一个大网吧,总共有数百台电脑,骨干成员大概有三四十人左右。至2006年7月,深圳警方已经掌握详实证据并圈定了辽宁鞍山、吉林、长春两省三地相关联的一个盗窃QQ号码的犯罪团伙。抓捕工作准备就绪后,深圳警方联合两个省市的警力一举摧毁了分设三地的网络盗窃据点,抓获犯罪嫌疑人55人,缴获各类用于盗窃的电脑70多部。
由于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网络盗窃案件,2006年11月深圳警方召开了此案的新闻发布会。本案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多数是未成年人,在抓捕当晚,警方将其中情节较轻的交由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理,11个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被带回了深圳。21岁的金某是该团伙专司盗窃的头号犯罪嫌疑人。20岁的于某是该团伙内主要负责销赃的骨干。
经过警方调查,这起最大规模的盗窃QQ号码的案件金某和于某是团伙的两大负责人,他们分工明确,合作了一年多,非法获利六七十万元。目前这起涉及几个省市,抓捕人数多达70余名的案件已经经入司法程序。
主持人:刚才看了这个案子我觉得挺新鲜的,在网上偷别人的QQ号,可能很多观众没上过网不知道QQ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德良:QQ号码首先是作为一种网络上的通讯工具,这种代码申请的时候是与特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在特定的群体范围内交往的时候,久而久之这个代码就和特定的主体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类似你在网上一个身份证。这样一来,它实际上就成为一种个人信息。在某种意义上讲,随着现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提高,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具有商业价值,所以QQ号码有两种功能,一个是通讯工具的代码,二它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个人信息。
主持人:在本案当中,刚才小李主要是用他的QQ(号码)在网上打游戏,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他积累了大量的(虚拟)装备,这些(虚拟)装备在现实生社会当中确实是可以拿来卖钱,也就是说这些QQ号衍生出来很多网上的权利是有财产价值的。那么关于QQ号码这里边的游戏币和这个虚拟装备是不是财产呢?
刘德良:大家存在有认识上的分歧,对于这个QQ(游戏)币的认识有人说它是虚拟的,虚拟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大家玩游戏的时候QQ(游戏)币一般来讲是可以用人民币进行兑换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可以直接现行的货币兑换,因此应该具有财产价值。对于虚拟装备来看,这个市场上有大量的买卖行为,你可以通过买卖虚拟装备获得利益,因此它也应当是财产。
主持人:以前曾经发生的案件当中,有的人说盗窃QQ号码不属于盗窃,因为《刑法》上来讲盗窃的对象是财产,这种观点就认为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虚拟装备 QQ号码和游戏币并不是法律规定的财产。
刘德良:这种观点认为QQ号码是一种通讯工具,你盗窃了别人的QQ号码就妨碍了别人的通信自由,所以就认定为这个案件应该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我个人认为《刑法》第92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QQ号码游戏币和虚拟装备是财产,但是因为从司法实践上来看,从全国人大常委会里有关的解释和最高法院的这个司法解释来看,像电信号码这一类的资源也应当算作刑法意义上的财产,因此我认为可以构成《刑法》当中的盗窃罪。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在探讨的问题也是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法律不断努力在解决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虚拟概念如何与我们的法律概念相对应,但是最终案件如何定性还得依靠法院。不过我们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大的团伙当中还有这么多的未成年人,他们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办法来谋取非法利益,又是如何纠结起来的?在明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为您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今日说法]本期话题:QQ大盗(下)(2007年1月30日)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5:52 来源:
一群青年 每天盗得几十万QQ号码
全国销售
这是怎样的生意
其中又有怎样的利润
深圳警方联合辽宁吉林两省警力成功破获迄今为止最大的网络盗窃QQ号码案件,团伙的主要成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是如何将大量QQ号码偷走并顺利卖掉的呢?
2006年7月至11月,深圳警方联合辽宁吉林两省警力成功破获迄今为止最大的网络盗窃QQ号码案件,目前检查机关已经批捕11名犯罪嫌疑人,也体现了我们要保护这种网络上网民的合法权益的信心。像这样一个大部分是由未成年人组成的团伙,是怎么把一个专业公司生产出来的高科技产品,每天数以万计地从网上给偷走,然后拿去卖掉?这样一个团伙的成员他们到底又在想些什么呢?
被批捕的这十几名疑犯平均年龄只有21岁,其中金某是该团伙中专司盗窃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金某交代,2005年初,他看到在网上有很多人在购买腾讯公司推出的QQ号码,于是以开网吧作为掩护,雇用了十几名青年每天专门盗窃QQ号码。金某说,他们把木马病毒配置好了之后放在网站上,如果有人浏览这个网站,他的QQ账号的信息就会被自动发送到一个指定的服务器上。
其实金某等人的偷盗手法只有两个步骤,首先他们查找各种网站上的漏洞,然后将木马病毒通过这些漏洞挂在这个网站上,只要使用QQ号码的人登陆了已经被挂上病毒的网站,登陆者的QQ号码和密码就会自动发送到金某的邮箱里,这样盗窃也就完成了。为了大规模的实施盗窃,金某一开始就投入了70多部电脑,刚过了半年就赚回了本钱。
李某是被批捕的犯罪嫌疑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高中没毕业就到金某这来打工,他是团伙内公认盗窃技术最好的人。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一天就盗窃一万个QQ号码。采访中李某告诉我们,其实他和身边的人都知道盗窃QQ号码肯定不是好事,但是他们还是禁不住既能上网玩又能赚到钱这样的双重诱惑。
凭借王某李某等得力干将,金某盗窃团伙每天能够到手十几万个QQ号码,他们将这些号码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吉林长春的于某,于某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销赃。于某和金某一个卖一个偷,分工明确,身份上稍有不同的是金某等人是专司盗窃,而于某本身有正当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于某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年薪10万,因为工作和网络有关他天天上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金某,从此卖QQ号码挣钱成了于某上网捎带做的一件事。
因为工作方便加上占用时间比较少,负责销售的于某每天都能将金某盗窃的QQ号码变成现金,一年时间里两人因此获利近百万元。而在于某之下是分布国内数地的非法销售代理,他们的赚头也很可观。小黄是于某的直接下线,杭州某大学的博士,他是华东地区QQ号码销售的总代理,小黄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赚了3万多元钱。
在大学小黄的专业是计算机,为了贴补生活费用,在上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小黄在网络上开起了商店,专门买卖QQ号码中的游戏币。QQ游戏币就是在网上玩QQ游戏时可以花的虚拟的钱,它是深圳腾讯公司推出QQ号码时制作的,使用它可以让游戏玩的更加刺激。正常途径取得游戏币是通过腾讯公司来购买,一块钱人民币兑换一万元QQ游戏币。
开始小黄是从出让游戏币的人手中低价收购,多少加点利润再把它倒卖出去,靠这样小打小闹地运作小黄赚出了学费,还在网上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他的买卖是在2005年的2月份开始发生变化的。小黄说,那时他在网络上遇到了几个QQ游戏币交易量很大的用户,而这几个大户就是于某等人。那个时候于某手中每天都有大量金某盗取的号码和游戏币急于出手,他在网络上选择了小黄作为自己销赃的下家。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买卖,小黄喜出望外。从那个时候开始,小黄的买卖真的做大了。顶峰时期他一天可以卖出1亿多游戏币,最少一天也能卖出一千万左右。小黄说,如果在腾讯公司买1000万的游戏币需要1000块钱,而自己只卖到350元。如果一天卖出一亿游戏币,意味着小黄和他的买家在网络之下人民币的交易额要一天达到万元以上,而这其中小黄可以赚到几百元现金。一段时间里,小黄甚至认为自己这是在劳动致富,但是后来他慢慢觉得事情不对了。
有一次小黄问于某这么大量的游戏币从哪里来的,但于某始终讳莫如深。尽管小黄开始心存疑虑,但这时的他已经无法收手。他只是因为内心的不安曾经劝过那些未成年人应该用心学习,不要再花父母的钱买游戏币玩了,但是没人听他的。2006年8月,当深圳的警察找上门来,小黄知道自己已经走的太远了,而当所有参与这个盗窃QQ号码案件的人被千里迢迢带回深圳之后,他们也才意识到原来网络并非虚幻,它只是另一个现实。
案子破了,但是办案民警的心依然无法轻松,因为那些参与到犯罪当中的嫌疑人许多都是未成年人,他们觉得网上盗窃无所谓。一方面司法机关对这些未成年人淡漠的法制观念表示担忧,另一方面他们也注意到利用网络平台作为销赃工具的情况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犯罪形态,而对这种网络平台的有效监管现在是缺乏的。目前,包括金某、于某等十几名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深圳市南山区看守所,而小黄等分销商还在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之中。
主持人:他们偷盗的方式是在网上下病毒,把“木马病毒”挂在网页上,谁浏览了(网页)之后自动地就把你的QQ号包括你的密码给他(偷盗者)传了过去。像这种用病毒方式
来盗取他人这种网络信息的手段,是不是有可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破坏?会不会又构成其它的法律问题?
刘德良:这种行为是一种实施盗窃的工具或者一种方法手段,如果说他要一旦对网络系统,对通讯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按照我们国家《刑法》的有关规定,他可能会构成利用网络实施计算机传播病毒。
主持人:在本案当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青少年他们在这个团伙当中实际上干的并不是去偷网络号码,他们是卖。他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刘德良: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方面就是说在他不知道对方卖给他的QQ号码是盗窃来的,那么他不具备(盗窃)犯罪构成要件,因此不应当作为犯罪来看。第二个方面就是如果说他一旦知道对方是盗窃来的,他再进行转卖的话,我认为可以构成《刑法》上的销赃罪。
主持人:我们还看到在这个案子里面有一些网站在做游戏币的交易,QQ号码的交易在自己的网站是公开进行的,作为这些网络管理者他们要不要承担一些监管的责任?难道就能允许这样的交易在自己的网站上随便进行?
刘德良:像本案当中涉及的这种网站,在法律上来讲它是属于为他人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电子商务提供平台服务的中介服务者,按照我们国家法律规定以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来看,对于别人利用网络实施的信息交流以及电子商务的行为,负有适当的监管义务。如果本案中的受害人已经告诉这个网站了,说有人在你的网站上买卖QQ号码,你应当进行制止,这种情况下它还不进行监管,我们就认为它没有履行适当的监管义务,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主持人:有一个调查显示,目前在我们国家网络上面像这种虚拟装备包括游戏币丢失的现实很普遍,而且刚才这些年轻人说我们觉得好像这种行为跟法律挺远的,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智慧,是在用自己的劳动在挣钱,他们觉得好像跟违法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您怎么看待他们这种心态和认识?
刘德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这些虚拟财产的作为一种新鲜的事物,目前的法律并没有明文的对此作出有效的规定,才导致那么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存在认识上的这种误差,认为自己的这些行为不会触犯法律的规定,所以才会听任或者放纵自己的行为。事实上正如我前面所说的,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作为一种平台,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同样应该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
主持人: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来关注这起网上偷盗QQ号码的案件,在这个案件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我国法律一些空白的地方,因此我们也希望有关的立法部门能够加强对这一块的研究,尽快地出台相关的法律,同时完善我们的网络监管手段,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也制止这类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