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果时光倒流,扶苏继承皇位,秦朝还会在“二世”灭亡吗?
“扶苏”一词出自《诗经》,“扶苏”本意就是良木芳草,暗喻君子的美好德行。秦始皇给儿子取了这么个名字,可见对儿子的期望值是相当的高。而公子扶苏在个人修养方面也没让老爹失望。他罹难时,天下为之哀伤。二千多年以来,也有无数人为他惋惜。他的名头可是一点也没输给他那的老爹。
秦始皇对公子扶苏极为看重,临走前还将大秦一半的精锐和千古名将蒙恬交给了他,就差没交待他在必要的时候兵发咸阳,自立为帝了。也就是秦始皇少交待了这么一句,居然就导致公子扶苏最终死于胡亥、赵高等人炮制的矫诏之下。由此可见秦始皇最终还少教了公子扶苏一招帝王之术。但是公子扶苏之死,也足可以证明公子扶苏没有盖世英雄的气魄,缺乏帝王雄心和对事情的决断能力。
其实天下反秦之势,在始皇健在之时就确立了,所以无论始皇是否能活得长些,还是由谁来出任“二世”,反秦暴动都一定会发生,刘邦丶项羽、韩信丶彭越、张良等天下英雄,都一定会现世。秦朝注定难逃一劫。而以公子扶苏的为人处事,和决断能力,他肯定也扛不住。即便是有蒙恬这样的良将,也无法阻挡天下的大势。
因此即便是公子扶苏出任秦二世,秦朝照样也会灭亡。因为秦朝的内部矛盾已没有调和的余地,而秦朝的实力也无法对抗天下的反秦之势。
最新出土的西汉早期成书的《赵正书》记载,秦始皇立胡亥为皇太子,完全是出于本人的意愿而不是赵高的矫诏。虽然赵正书也不可能完全正确,但这给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胡亥真的像司马迁记载的那般无能吗?扶苏真的如同司马迁记载的那般贤能吗?这一点,没有人能下结论,自然,扶苏继位后究竟能将秦朝引向何方,便永远是个未知数。
且试天下燕瀛洲死了吗
死了,开始燕瀛洲为保玄尊令和白风夕一起中毒的时候并没有死,是被救活了的,但对外隐瞒了他没死的真相,最后是在鹿门谷中袭歼皇国争天骑,白风夕射杀了一个戴着青铜面具的将领,那个人其实就是燕瀛洲。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有人曾经怂恿华盛顿称帝,是真的吗
可能性存疑,华盛顿绝不是因美德放弃王冠,而是他知道这样不可能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其国确实拥有崇高的声望,但绝对没有我们教科书和网络流传所描述的那般神化。人人都有颗帝王之心,在权力面前能保持绝对的冷静,不被腐蚀的人世间罕有,华盛顿的种种言行可以看出他,在权利面前他虽然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但也不能免了俗,抖露出些“帝王病”发作历史故事。
1781年,在华盛顿将军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人写信给华盛顿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并鼓励他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严词拒绝。他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用其他政体,就是叛逆。”
于是,这个关于华盛顿“因美德而拒绝王冠”的故事传到了中国,他的光辉形象便成了国人臆测成了“异国尧舜”。咸丰年间的福建巡抚徐继畲对此倾注了无限热情,在中国人神化“洋圣人”华盛顿的过程中堪居“首功”。
在他的学术名著《瀛环志略》里,徐继畲以生花妙笔身临其境般写道:“华盛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就交出了权力去过平静的生活。众人不肯让他走,坚决要立他为帝王。华盛顿就对众人说:‘建立一个国家并把这种权力传递给自己的后代,这是自私。你们的责任就是选择有才德的人掌握国家领导职位。’”后来人们对华盛顿的诸多歌咏叹颂,大多以此生动的描写为蓝本。
徐继畲把华盛顿看成是“一世之雄”,说他可与“尧、舜”相比拟,甚至于把他描述成前所未有的“尧、舜、汤、武合为一人”的形象。他满腔热情地赞扬道:“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畲并不知道1784年美国独立后,还没当上总统的华盛顿在一次演讲中不小心暴露自己的帝王雄心——他把纽约形容为“帝国的宝座”,而这个帝国显然不是指刚才灰溜溜离开新大陆的大英帝国。虽然说这并不一定是这名字的唯一来源,但从纽约那时起便被封“美利坚帝国”中心。这也就是今天作为美国象征之一的“纽约州大厦”被称为“帝国大厦”的缘由。
徐继畲更不知道华盛顿在做总统时,美国报纸如是评价他:“如果有一个国家被一个人败坏了,那么美国就是被华盛顿败坏的。”
华盛顿任总统期间,他把北美平民不满战后物价飞涨而发动的起义称之为“邪恶”的之后在北美各地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发生争吵,反对者称他是“独裁者”和亲英派,要求撤他的职。
华盛顿刚一卸任,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孙子就大呼:“华盛顿的名字再不能使政治罪恶横行”。
华盛顿在美国确实拥有崇高的声望,但绝对没有我们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如此神化。人人都有颗帝王之心,在权力面前能保持绝对的冷静,不被腐蚀的人世间罕有,从华盛顿的种种言行可以看出他也不能免了此俗。
那么,什么才是多少有这一点儿帝王之心的华盛顿“拒绝王冠”的真实理由呢?
事实上早在北美独立战争打响前半个世纪,生活在北美大陆的人民早已经习惯了选举与投票。当共和民主概念深入人心50年后,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拒绝那顶看上去很美的“王冠”。
并接华盛顿在军中的威信也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中写得那么高,独立战争中的指挥权来得很困难,执正之后他个人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国家。应该说,就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的三权分立思想,加上开国元勋们的共同努力,阻止了华盛顿们这样的军事将领把新生的美国推向独裁专治。
顺便提一句,前文所说华盛顿拒绝“劝进信”的故事是真实的,华盛顿的“拒绝信”现在还躺在美国的博物馆中。但事实的真相远非如此。
当时,一位叫尼古拉的军官给华盛顿写信,提议他当国王最直接原因在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大陆议会拖欠大陆军的军费。军官们的愤怒完全是出于对大陆议会的不满。大陆军中二号人物霍雷肖·盖兹将军的部下已在暗中策划哗变,盖兹的助手约翰·阿姆斯特朗将军建议军官团开会,向大陆会议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答应就发动兵变。甚至多数军官已经私下同意由盖兹取代华盛顿任总司令。当然最后华盛顿还是用自己的威望,自己的战友情使得大陆军的军官们同意将最后通牒时间押后,成功避免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兵变。
这也就是说,控制不住军队的华盛顿“拒绝王冠”的最直接原因不过是自保前程的识时务之举,而非美德或者崇高的理想云云,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当年北美的大时代造背景就了华盛顿这样一位各种光环附体的时势英雄。
综上可见,不是华盛顿不想成为帝王,而是他知道不可能。华盛顿是个聪明人,知道是不可为,索性就做得漂亮些,战争结束后拱手交出军权,回家当农民,来一个“创古今未有之局”,行践了宋人辛弃疾的那首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