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象棋招数的所有名称
- 2、象棋之中的残局“仙人之战”怎么破解呀?哪位高手可以帮帮忙!告诉小弟一下!谢谢了!
- 3、中国象棋的最佳进攻方法?
- 4、中国象棋杀着精粹
- 5、中国象棋的的三大战术
- 6、象棋各种术语
中国象棋招数的所有名称
1、两头蛇: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后,再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此时双马显得灵活,其状如“两头蛇”,故名。
2、仙人指路:一种开局着法,指第一步走兵三进一或兵七进一。因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有试探对方棋路的意图,故得名。
3、窝心马:也称“塞心马”、“入宫马”。指马走入己方的九宫花心,通常此着走后使将、士壅塞,易受到对方子力的牵制。
4、盘头马:也称“中炮连环夹马”。象棋术语。指开局先走一方架中炮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5、鸳鸯马:象棋术语:指对弈中一方两马结成连环,互保互助,因而得名。又称“连环马”。
6、屏风马: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在双炮尚未开动时,一方双马并踞(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马2进3),保护中卒(兵),状似屏风,故名。
7、单提马:布局术语,指开局阶段一方一马正起,一马屯边,多用于先手五七炮开局和后手起横车布局。
8、反宫马:布局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正起,士角有一炮相隔,故亦称“夹炮屏风”。
9、拐角马:布局术语。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跳到己方士前位置,再穿上角奔河头。
10、先锋马:术语,先挺三兵或七兵,随即进马河口,如军队行军时的先头部队,故名。
11、当头炮:也称中炮。一种开局着法。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又称炮二平五。
12、五六炮:术语,是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多数用于对屏风马、反宫马,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
13、巡河炮:术语,象棋中利用开局利用炮的一种形式。在开局时,一方的炮从原始位置直升至己方河线,然后利用挺兵作为像中路一侧的炮架。
14、过宫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走炮二平六或炮八平四,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
15、五七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后手)走成中炮七路炮。是缓攻型布局的典范。
16、卒底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
17、金钩炮:布局着法。和卒底炮类似,一方用另一架炮制约对方的兵或相。
18、担子炮:术语,指双炮在一条直线上中间隔一子,两炮互相联络、保护,其状如扁担,故名。
19、天地炮:象棋专业术语。一炮镇中路,一炮压底线,使对方的士象将五子都受牵制。
20、横车:象棋术语。一方走“车一进一(车1进1)”或“车九进一(车9进1)”,以后横向出动,称为“横车”。
21、直车:象棋术语。一方走“车一平二”或“车九平八”,以后从二路或八路两直线出动,称为“直车”。
22、肋车:象棋术语。指把车开到四路(4路)和六路(6路)。因其紧贴将门要道,酷似人的双肋而得名。
23、骑河车: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限制对方兵、马等各子的活动,禁子有力。
24、三步虎:象棋术语。开盘伊始一方走上马、平炮、亮车,三步开出主力车。因状如虎爪揪地,又棋谚有云“车强如虎”,故称之为“三步虎”。
象棋之中的残局“仙人之战”怎么破解呀?哪位高手可以帮帮忙!告诉小弟一下!谢谢了!
关于残局的战略决定和应有的在准备工作,绝不能等待残局已经开始――-那已经迟了――而应当在在中局及时部署(甚至有些布局如“单提马局”,开始即立足于到残局制胜的),这正是所谓的“全局观点”,那么,为了有利于提高残局水平的学习,于此,我们提出有关残局的局面(即布局)问题,想来不是无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象棋布局大体上可以分为二类,一是“当头炮局”,二是“士相局”。
“士相局”以相搭中宫为标志,“单提马”、“屏风马”、“反宫马”、 “缠角马”、“担子炮”、“过宫炮”、“金钩炮”等属之。为了适应提高残局水平的要求,我们认为“士相局”较之“炮局”更为重要。
还有,以上论述各点是着重于学习残局而言的,并不能据此认为“当头炮局”不如“士相局”,客观地说,二者应当是互有短长的。在实战中,尽可以针对现场,尤其是对手的不同灵活运用。
一、“仙人指路”示意
“仙人指路”(兵三进一)的起手所以受到重视为人们所乐于使用,因为它具有如下优点:
(一)为己方的马开道,便于前进,同时对方的马就要受到压制难以展足,畅己制人,一着两用。
(二)三兵〔或七兵〕向前挺进一步,恰当相口的位置受到保护。静则屹立无恙,屏障河防;动则伺隙抢渡,转换阵容。
(三)“过河炮”藉三兵的挺起加强封势,“巡河炮”藉三兵的挺起搭架子,支援双马的盘旋进退。
(四)有三兵作前卫,便于马、炮的藏锋敛锷,蓄力待发。
(五)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选用各种布局。不像“当头炮”起手妨碍了“飞象局”,“起马局”起手妨碍了“担子炮”,边马起手防碍了“屏风马”等等。
(六)挺三兵后,继之以马二进三,虽只走了两步,而这个前兵后马的配合却是各式较重要的布局骨架。有此骨架,走马八进九即成“单提马局”,走马八进七即成为“屏风马局”,走炮八平五即成为快马“当头炮局”,走“炮八平四”即成为“过宫炮局”,走炮八进二或炮二进二即成为“巡河炮局”,而都只走一着便形成了各种布局的正格,这是其它起手所没有的。
由于三兵的起手具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被赐以“仙人指路”的佳名,可以说名符其实,当之无愧。
著者(贾自称)认为,虽然“仙人指路”的起手可以适应于各种局面,但从挺起的三兵和三路马的前后连带关系,以及飞起中相对三兵的掩护关系来讲,本质上最适宜于布置的还是“士相局”。应当在充保全三兵的前提之下发挥“马”的作用才是“仙人指路”的正格。
详细的可以在;id=291move=next下载
中国象棋的最佳进攻方法?
如果说传统的就是“当头炮,马先跳”不过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所以也有很多人会破解。所以我不建议用。要说最有效的攻击其实没有,但是要赢一局棋却很简单,只要你能仔细观察对方的棋有哪步对你的哪颗棋有威胁,你又要如何摆脱他的威胁对你最有力就如何走,不过最好还是找机会蒋小兵过河,不要小看兵哦它过河后的用途可大老
中国象棋杀着精粹
综合掌握杀法:(中国象棋擒将为目的,造势、争先、谋子是达成目的的手段)1、双马喝水——马控将门,另马将军。2、对面笑——将军使对方因不能形成将(帅)对面而被将死。3、大胆穿心——用车强行杀去对方中士,成杀。4、铁门栓——用车或兵直插对方将门肋道。5、海底捞月——把子力运到底线,在其将帅背后发动攻势。6、双车错——(也叫两线车),运用双车交错将军。7、卧槽马——用马在对方底子薄旬的前一格位置上卧槽,然后用其它子力趁势将杀。8、挂角马——士角位置上将军,然后运用其他子力将杀。9、钓鱼马——用马在对方3,3(或7,3)位置上马控将门两个点,用车杀士。10、侧面虎——用马在对方3,4(或7,4)位置上马控将门两个点用其他子力将杀(如车马同侧攻偏将,也叫高钓马,加广义而言是钓鱼马的变例)。11、八角马——马、将九宫对角分,控将(jiàng)、车将(jiāng)成杀阵。12、拔簧马——车借马的力量抽将得子成杀。13、立马车——使处在下二路的马,能挂角将军,可称为挂角马的变例,有的书中也叫“白马现蹄”。14、宫心车三脚马——宫心有车,三个点马将杀。15、马后炮——马炮将三子一线,马、将间隔一点。16、空头炮——马将(帅)同线,士相不能动弹。17、天地炮——一炮中路,一炮底线,炮、将间子受牵制不能动弹,车吃士将杀。18、夹车炮——车双炮三子,纵、或横三线交替将军成杀。19、重炮——双炮将三点一线,一炮充当炮架,一炮在后将军,中间上子而作架子前炮将军,决杀。20、炮辗丹沙——用炮侵入对方底线,借助车的力量车辗转扫荡士、相或其他的子力,从而杀将。21、轱辘炮——双炮集于三·7线或七·3线上,滚动将军成杀。22、闷宫杀——用单炮把对主将死于九宫原位,因将门堵塞而杀。23、闷杀——通常用弃子手段堵塞对方将、帅活动通道,然后用其他子将成杀,车马兵等单子就行。24、二鬼拍门——用双兵侵入九宫,锁住对方将帅胁道,搏杀获胜。25、送佛归西——兵借将,或其他子力,步步将军逼回将帅原位成杀。26、双将杀——走一步棋使两棋子同时将军并杀死,也称“双照将”。27、三子归边——集聚三子到九侧翼联合作战成杀。28、困杀——利用围攻、控制、间停等战术技巧,封闭对方全盘走子,无子运走而杀。29、三车闹士——小兵过河当车使,用兵破士,终成二线车而杀。30、单车迎头——31、独马控将——32、孤兵擒王——熟练掌握各种术语当头炮
也称“中宫炮”、“中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作用是威胁对方中卒,使后走一方立即采取上马或对炮应着。“以炮斗炮”(指顺手炮与列手炮)与“以炮攻马”(主要为屏风马防御),是象棋布局的两个系统。
屏风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并踞(炮2平5、马8进7,马2进3,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
顺手炮
也称“斗炮局”。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步都走中炮,由于双炮方向相同,故名。
列手炮
也称“逆手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着都走中炮,而两炮方向不同,故名。
盘头马
也称“中炮连环夹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走一方运用中炮盘头马布局。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过河车
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过河,起到“封”与“攻”的作用。
平地兑车
全称“中炮过河车进七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高炮局
全称“中炮过河车高左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左马盘河
全称“屏风马左马盘河对中炮过河车进七兵”。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五七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七路炮。
五六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多数用于对屏风马、反宫马,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
五八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手一方炮二平五,再炮八进四。多数用于对屏风马。
五九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九路炮。现代对局中,常见于中抱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布局。
巡河车
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先进车”的布局着法。先手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巡河,准备兑换兵(卒),便于出马活动,属稳健缓攻战术。
骑河车
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以控制对方的兵、马等各子的活动。
巡河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让双马”高手的一方先走炮二进二,采用“巡河炮”着法进攻。近代所指系“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布局着法。
单提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双炮过河
全称“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双炮过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仙人指路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兵三进一,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故名。
两头蛇
象棋术语。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布局一方,在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此时双马显得灵活,其状如“两头蛇”,故名。
过宫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走炮二平六,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
卒底炮
也称“小当头”。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
金钩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进兵后平炮,布子的形状如钩,故名。
左叠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是应付中炮的一种冷僻布局。
鸳鸯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左右两炮有计划地集结在一起,状如鸳鸯,故名。
单边凤
象棋术语。是对局时的一种封锁战术。
龟背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后走一方对付先走一方的当头炮,采用上马以后出横车,再退一步炮的布阵。因第三回合退炮后状如龟背,故名。
士角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第一着炮八平六(或炮二平四),安于士角。
飞象局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起手第一着飞上中象后双炮连环(称“担子炮”或“担竿炮”),既巩固己方阵地,又可观察对方动静,因势随机扩大先手。由于后走一方的应着或攻或守,变化多端,常取决于双方的中变与残局的基本功,所以是斗实力的一种战略着法。
担子炮
也称“担竿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第一着飞上中象,使双炮连环。
穿宫马
也称“拐脚马”。古称“缠角马”。象棋术语。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再穿上角奔河头,运用得当,可乘势直奔“卧槽”打将以威胁对方;如遇阻拦或受到对方当头炮的牵制,则会施展不开。
三步虎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其次序是第一着上马平边炮出车。棋谚有“三步不出车,着棋容易输”之说,或以为典出于此。一说因形容“车强如虎”,故名。
反宫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华南一带因其类似单提马,故也称“半壁山河”。源于屏风马。
中局
象棋术语。开局与残局之间的比赛阶段,承上启下,为全局的重要一环。与开局、残局间尚无明确的界限划分和规定的着数。通常指开局后约经15个回合,双方调兵遣将,布阵列势就绪,即入中局。
杀棋
也称“要杀”。象棋术语。下一着捉对方将、帅时,称为“杀着”。
四车相见
也称“四车相斗”。象棋术语。因双方的车在阵地上作主力战,为了夺取有利的据点,互不相让,故名。
弃子攻杀
象棋术语。一般指残局、排局中步步“连将”或“追杀”一类的着法。在实战中,根据棋局形势,明确主攻目标,设计战术组合,运用一系列密切配合的着数,不惜重大牺牲(如弃车、马、炮等强子),步步紧逼,迫使对方被动应付,以创造此着的条件。
双杯献酒
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运用双炮连续攻打对方底象,造成“闷宫将”杀着,或双炮打底象后使对方中宫出现缺口。以上情况寓意“一杯不醉两杯醉”,故名。
大胆穿心
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士象俱全,拱卫中宫,壁垒森严;而对方双车凭借当头炮的压力,突弃一车,涉险摧士,从而打开中防缺口,构成杀局。
露将三把手
也称“连将三条车”。象棋术语。一种进攻战术。利用双方的将、帅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毫无遮拦相对面的条件,退下士、象而“露将”,使对方被动。将。帅虽不出九宫,而此时遥控力量相当于一车。当它与双车在一条直线进攻时的形势(多见于中炮镇住对方当头时),构成三支威胁力量,故名。
塞心马
也称“归心马”。象棋术语。指己方的马在己方九宫的中心,并受到对方的牵制而影响将(帅)、双士的活动。
丝线掏牛
象棋术语。利用一炮牵制住对方车、马以上的主力(一般为两子,也有三子以上的),使之难以调动(动则失子),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称为“丝线掏牛”。
卧槽马
象棋术语。指一方的马跳到对方底象前一格位置,此马既可打将(帅),又可抽吃边车。如遇对方双士未动,己方有炮助攻,往往可构成马后炮杀局。是实战中奔马袭击的一种厉害着法。
马后炮
象棋术语。马与将(帅)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空隔一步,炮在马后攻将(帅),从而取胜。是实战残局或中局阶段颇有力量的一种杀着。
空心炮
也称“空头炮”。象棋术语。此着法针对中宫将(帅)。相互间为空白地带,如辅以其他子力,常能构成各种难以抵御的攻势,给对方以致命打击。
闷宫将
象棋术语。用炮将军并把对方将死,称为“闷宫将”。
高兵
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二条横线以内,称为“高兵”。
低兵
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三、第四条横线上,称为“低兵”。
弱兵
也称“老兵”。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到达对方底线,称为“弱兵”。因其作用比高兵、低兵小,故名。 残局
象棋术语。比赛双方经实力消耗后进入决定胜负或构成和局的阶段。
排局
古棋谱称“棋局”、“棋势”。象棋术语。一般指在残局基础上经过加工编排而成的各种局势。
中国象棋的的三大战术
一楼说的是一些基本杀法,还有很多。战术岂止三大!三十大都有!
(1) 兑子战术:通过兑子,达到争先、夺势、得子等积极目的或简化局势、化解攻势、谋求和棋等消极目的;
(2) 弃子战术:通过弃子,达到争先、夺势、入局、作杀等目的;
(3) 先弃后取战术:是兑子战术的一种复杂形式,在弃子和得回子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达到目的;
(4) 双重打击战术:所谓打击,就是将、要杀、捉、要抽吃等试图取胜或试图获利的手段。双重打击的范围很广,包括捉双、抽将等,是谋取子力优势的最常用的手段;
(5) 闪击战术:这是闪开前子露出后子进行攻击的战术(在中国象棋中,马腿、象眼上的闪子也称闪击),同时前子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打击,如选位做杀、抽子、拦截等,是最典型的双重打击战术;
(6) 借力战术:这种战术主要运用在中国象棋中,依靠长程子力,用闪将的办法调度子力,是一种特殊的闪击;
(7) 顿挫战术:也称为“过门”,在着子次序上采用的强制性过渡着法(主要是捉、将、做杀等),以赢得重要步数;
(8) 腾挪战术:当自己有某个棋子挡住其他棋子的进攻路线时,可以采用强制性手段把该子移开,不损失步数,是顿挫战术的一种特殊运用;
(9) 开线战术:这种战术主要运用在国际象棋中,通过兑换兵实现开放线路,打开局面;
(10) 拦截战术:在对方存在攻击或潜在攻击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棋子拦截对方的攻击线路,如果与闪击战术配合使用,达到赢得重要步数的目的,则称为暂时性拦截,如果参与拦截的棋子由其他棋子保护,形成有效屏障,则称为永久性拦截;
(11) 封锁和困子战术:封锁是指利用长程子力设置火力封锁线,使对方子力无法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困子是指用多个子力形成包围圈,把对方子力限制在很小的活动范围内;
(12) 牵制战术:用长程子力间接威胁王、后、车等重要棋子,使当中的棋子无法离开线路,失去活动自由;
(13) 迂回战术:子力调度时如果遇到对方的拦截或封锁,可以考虑用“迂回”的方法绕道而行,避开对方的封锁线,这种战术适用于中国象棋中马和兵的进攻,以及国际象棋中王的助攻;
(14) 吸引和引离战术:吸引是指把对方子力引入自己的包围圈,对象通常是帅(将)或王,引离的对象是对方进攻或防守的关键棋子,通过调虎离山的办法让它脱离岗位,吸引和引离的目的不同,但强制性的手段是一样的;
(15) 阻塞战术:用强制手段让对方子力调度到帅(将)或王周围,阻挡帅(将)或王的道路,这种战术通常是为实施闷杀而服务的;
(16) 捣毁战术:用弃子等手段破坏帅(将)或王的防御体系,攻击对象通常是保护帅(将)的仕(士)相(象)或保护王的兵形,如果攻击对象是肩负防守重任的攻击性子力,那么这种捣毁战术也称为消除防御支柱战术;
(17) 解将还将战术:同时运用闪将和垫将的手段,在应将的同时给对方将军,这种着法称为解将还将,它可以化解对方的抽将、做杀等威胁;
(18) 谋和战术:在局面劣势的情况下谋求和局的战术,通常依靠兑子来实现,国际象棋中谋和战术还包括谋求长将或逼和,中国象棋中长降和长捉是禁止着法,但可以利用规则,制造规则允许的长要杀(亚洲规则允许)、长拦等不变作和的着法。
象棋基本杀法:
有下列术语:打 杀 兑 抽 拦 将 根 捉 看 跟 献
入局 三士 三象 口弈 无着 无解 车正 中车 中兵 中局 中卒 中炮 欠行 分先
反击 反先 长先 长杀 长兑 长打 长拦 长将 长捉 长献 长跟 双士 双象 正和
正着 巧和 巧胜 巧着 打将 打谱 生根 失先 让先 加赛 边马 边兵 边角 对局
夺势 列炮 老兵 过门 劣着 吃子 回合 负局 后手 后走 自毙 自缚 杀局 杀势
先手 先走 全局 并先 守子 守方 守和 阵形 好着 均势 攻子 攻方 违例 连杀
围困 困将 困毙 坐马 序战 低兵 兵局 闲着 冷着 快马 初局 应局 应变 应将
应着 弃子 弃兵 妙棋 纷和 局名 局势 局面 直车 软着 明车 败着 和棋 佳着
例和 例胜 沿河 废棋 底士 底兵 底线 审局 审势 实力 官和 官着 变位 变例
变着 空门 空着 单士 单象 孤兵 孤士 孤象 要杀 垫将 封锁 背补 佯和 逆炮
复局 复盘 重车 重炮 饶子 饶先 胜局 胜势 胜定 顺炮 诱着 将军 炮台 炮架
绝杀 退却 起手 起着 换先 紧着 铁马 铁兵 铁局 铁炮 高士 高车 高兵 高将
高象 陷阱 弱子 弱兵 弱点 弱环 常先 敛炮 脱帽 停着 得子 得先 象局 盖头
盖将 联兵 联棋 等着 落后 帽子 强子 照将 暗车 暗着 错着 解将 解捉 叠炮
鳌马 整局 谱着 露帅 露将 横车 邀兑 漏着
一声雷 一步棋 一局制 一座宫 一着棋 二字车 九尾龟 入手炮 入角炮 入宫马
士角炮 士象全 三七兵 三步虎 三层楼 三座宫 三照将 山顶公 上士局 小当头
子力宽 子力猛 飞相局 飞炮局 马后炮 马坠边 无车棋 无根子 五六炮 五七炮
五八炮 五九炮 少根子 车轮战 中心卒 中宫炮 风摆柳 凤凰炮 反宫马 长生和
长兵器 长要杀 长短车 斗炮局 双关门 双照将 左叠炮 兄弟兵 归心马 归心炮
出手炮 出林马 出林车 立马车 让三先 让子棋 边马局 边炮局 对子棋 对头兵
对兵局 对面笑 列手炮 有根子 当门炮 夹车炮 夹卒炮 过河车 过河炮 过河卒
过宫炮 同线车 回马枪 当门炮 当头兵 当头炮 后中先 多局制 多根子 先相先
先锋马 全士象 羊角士 异线车 巡河车 巡河炮 两头蛇 两局制 连环马 连环炮
连根子 龟背炮 低头车 低头兵 沉底月 沉底炮 应手炮 卧槽马 直横车 拐脚马
担子炮 担竿炮 转角马 软硬炮 虎头马 虎眼炮 非得子 钓鱼马 侧面虎 金钩炮
卒底炮 空头炮 空心炮 单边凤 单缺士 单缺象 单提马 单蹄马 括弓炮 相头兵
贴身车 背士将 信手炮 重迭炮 重迭车 顺手炮 顺相局 穿宫马 扁担炮 逆手炮
逆相局 屏风马 起马局 盘河马 盘头马 被将死 鸳鸯马 鸳鸯炮 铁门闩 袖手炮
通头车 通路兵 宽紧局 高头兵 高低兵 高钓马 勒马车 菱角士 偏马局 偏锋炮
假先手 假根子 象头卒 骑河车 短兵器 窝心马 窝心炮 摆中炮 跨河车 暗根子
塞心马 缠角马 叠叠炮 辘轳炮 霸王车 瞎眼狗 蟹眼炮
一将一杀 一将一闲 一将一抽 一将一捉 二鬼拍门 七宝连树 八面威风 大列手炮
大胆穿心 大循环制 三子归边 三车闹士 三仙炼丹 门东户西 小列手炮 子力优势
子力价值 子不重行 太公坐骑 车心马角 车卒交换 允许着法 双车胁上 双杯献酒
只马当士 只马当象 四车相见 四个相斗 仙人指路 半途列炮 半壁山河 让一夹二
让二夹三 让单双马 让单双先 丝线掏牛 对局形势 对局评注 老兵无功 老卒捞车
有效着数 夹炮屏风 似后实先 过宫敛炮 自然限着 先弃后取 红先黑后 全盘对局
全盘战术 全局研究 关公脱袍 交叉士象 观棋不语 步数储备 运子取势 时间紧张
时间恐慌 兑子争先 弃子攻杀 弃子取势 弃兵牵子 弃子入局 兵卒长捉 审形度势
单车重炮 单车领士 单车保剑 独卒擒王 将帅长捉 将军脱袍 活马三先 炮辗丹沙
海底捞月 推窗观月 排局序战 第一反击 停车问路 联车攻将 落子无悔 储备着法
禁止着法 解杀还杀 摸子走子 精妙好着 横车控肋 横车将路
一车十子寒 一将一无抽 二打一还打 二打二还打 二将二还将 太监追皇帝 车炮无杀着
分台定人制 分台换人制 分组循环制 有炮留他士 多打对多打 连将三出车 齐兵抢三先
屈头屏风马 残局马胜炮 残局炮归家 临时定台制 独马踩无棋 得局胜三子 露将三把手
寡士怯双车
六十回合规则
三子归边一局棋
部分解释:中国象棋常用术语,名均具有特定涵义,兹简释如下:
“照着” 凡走子直接攻击对方“将”、“帅”者谓之“照着”,又称“照将”或“将军”。(惯例走照着时告知对方)
“杀着” 凡走子企图于下一着叫将或连续叫将,令对方无法解救者,谓之“杀着”。
“捉着” 凡走子攻击对方“将”、“帅”以外之任何一子,企图于下一着吃去之者,谓之“捉着”。
“兑着” 凡走子可互换吃去者,谓之“兑着”。
“拦着” 凡走子拦阻对方子力之左右进退移动者,谓之“拦着”。
“献着” 凡走子送吃者,谓之“献着”。
“闲着” 凡走子不属于照、杀、捉、兑、拦、献者,谓之“闲着”。
“长照” 凡走子连续不停照将,演成归原状态者,谓之“长照”。
此项诠释适用于“长拦”、“长兑”及“长献”。
“长杀” 凡连走杀着者,谓之“长杀”。
“长捉” 凡甲方连走捉着,而乙方被捉之子,每着均走逃避着法,或以他子每着直接消解之,而甲方仍每着捉之者,谓之“长捉”。
“解杀” 凡走子直接化解对方之杀着者,谓之“解杀”。
此项诠释适用于“解照”与“避捉”。
“反照” 凡走子化解已方被照,同时又还照对方者,谓之“反照”。
此项诠释适用于“反杀反捉”、“解杀反捉”、“解照反照”。
“有根” 凡被捉子如有另子保护,可以反吃者,谓之“有根”,否则谓之“无根”。
“真根” 凡有根子之“根”(即保护子)于该子被对方吃去时,确可反吃敌子者,谓之“真根”。
“假根” 凡有根子之“根”于该子被吃去时,不能移动反吃敌子者,谓之“假根”。
“一照一杀” 凡走照着后续走杀者,谓之“一照一杀”。
此项诠释适用于“一照一杀”、“一照一闲”、“一杀一捉”、“一杀一闲”、“数照一杀”、“数照一闲”。
“二照一还照” 一方步步叫将,另一方在解照同时,两步中有一步是还照,谓之“二照一还照”。
“二捉一还捉” 一方步步捉子,而另一方在解捉之是两步中有一步是还捉者,谓之“二捉一还捉”。
“二捉二还捉” 一方连续两步循环捉子,另一方亦在解捉同时,两步连续捉子,谓之“二捉二还捉”。
象棋各种术语
当头炮
也称“中宫炮”、“中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起着把炮放在正中线位,是先走一方采取主动攻势的一种布局。作用是威胁对方中卒,使后走一方立即采取上马或对炮应着。“以炮斗炮”(指顺手炮与列手炮)与“以炮攻马”(主要为屏风马防御),是象棋布局的两个系统。
屏风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一方双马并踞(炮2平5、马8进7,马2进3,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有先手屏风马和后手屏风马之分。
顺手炮
也称“斗炮局”。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步都走中炮,由于双炮方向相同,故名。
列手炮
也称“逆手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双方第一着都走中炮,而两炮方向不同,故名。
盘头马
也称“中炮连环夹马”。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走一方运用中炮盘头马布局。挺进中兵(卒),双马则从中路连环策应。
过河车
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过河车对屏风马的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过河,起到“封”与“攻”的作用。
平地兑车
全称“中炮过河车进七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高炮局
全称“中炮过河车高左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左马盘河
全称“屏风马左马盘河对中炮过河车进七兵”。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五七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七路炮。
五六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六路炮。多数用于对屏风马、反宫马,属于稳健缓攻型布局。
五八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先手一方炮二平五,再炮八进四。多数用于对屏风马。
五九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手一方走成中炮九路炮。现代对局中,常见于中抱过河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布局。
巡河车
象棋术语。一般指“中炮巡河车对屏风马先进车”的布局着法。先手一方平中炮上马后出车巡河,准备兑换兵(卒),便于出马活动,属稳健缓攻战术。
骑河车
象棋术语。一方的车进到对方河口,称为“骑河车”。可以控制对方的兵、马等各子的活动。
巡河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让双马”高手的一方先走炮二进二,采用“巡河炮”着法进攻。近代所指系“中炮巡河炮对屏风马”布局着法。
单提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双炮过河
全称“中炮进七兵对屏风马双炮过河”。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
仙人指路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兵三进一,一子当先,意向莫测,故名。
两头蛇
象棋术语。指马二进三再马八进七布局一方,在三兵与七兵齐挺一步后的形势。此时双马显得灵活,其状如“两头蛇”,故名。
过宫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走炮二平六,因经过将(帅)的中宫而得名。
卒底炮
也称“小当头”。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指后手方用炮2平3或炮8平7,对付对方兵七进一或兵三进一。
金钩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进兵后平炮,布子的形状如钩,故名。
左叠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是应付中炮的一种冷僻布局。
鸳鸯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左右两炮有计划地集结在一起,状如鸳鸯,故名。
单边凤
象棋术语。是对局时的一种封锁战术。
龟背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后走一方对付先走一方的当头炮,采用上马以后出横车,再退一步炮的布阵。因第三回合退炮后状如龟背,故名。
士角炮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先走一方第一着炮八平六(或炮二平四),安于士角。
飞象局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因起手第一着飞上中象后双炮连环(称“担子炮”或“担竿炮”),既巩固己方阵地,又可观察对方动静,因势随机扩大先手。由于后走一方的应着或攻或守,变化多端,常取决于双方的中变与残局的基本功,所以是斗实力的一种战略着法。
担子炮
也称“担竿炮”。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第一着飞上中象,使双炮连环。
穿宫马
也称“拐脚马”。古称“缠角马”。象棋术语。上象后马二进四从象田出动,再穿上角奔河头,运用得当,可乘势直奔“卧槽”打将以威胁对方;如遇阻拦或受到对方当头炮的牵制,则会施展不开。
三步虎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其次序是第一着上马平边炮出车。棋谚有“三步不出车,着棋容易输”之说,或以为典出于此。一说因形容“车强如虎”,故名。
反宫马
象棋术语。一种开局着法。华南一带因其类似单提马,故也称“半壁山河”。源于屏风马。
中局
象棋术语。开局与残局之间的比赛阶段,承上启下,为全局的重要一环。与开局、残局间尚无明确的界限划分和规定的着数。通常指开局后约经15个回合,双方调兵遣将,布阵列势就绪,即入中局。
杀者
也称“要杀”。象棋术语。下一着捉对方将、帅时,称为“杀着”。
四车相见
也称“四车相斗”。象棋术语。因双方的车在阵地上作主力战,为了夺取有利的据点,互不相让,故名。
弃子攻杀
象棋术语。一般指残局、排局中步步“连将”或“追杀”一类的着法。在实战中,根据棋局形势,明确主攻目标,设计战术组合,运用一系列密切配合的着数,不惜重大牺牲(如弃车、马、炮等强子),步步紧逼,迫使对方被动应付,以创造此着的条件。
双杯献酒
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运用双炮连续攻打对方底象,造成“闷宫将”杀着,或双炮打底象后使对方中宫出现缺口。以上情况寓意“一杯不醉两杯醉”,故名。
大胆穿心
象棋术语。杀着的一种着法。一方士象俱全,拱卫中宫,壁垒森严;而对方双车凭借当头炮的压力,突弃一车,涉险摧士,从而打开中防缺口,构成杀局。
露将三把手
也称“连将三条车”。象棋术语。一种进攻战术。利用双方的将、帅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毫无遮拦相对面的条件,退下士、象而“露将”,使对方被动。将。帅虽不出九宫,而此时遥控力量相当于一车。当它与双车在一条直线进攻时的形势(多见于中炮镇住对方当头时),构成三支威胁力量,故名。
塞心马
也称“归心马”。象棋术语。指己方的马在己方九宫的中心,并受到对方的牵制而影响将(帅)、双士的活动。
丝线掏牛
象棋术语。利用一炮牵制住对方车、马以上的主力(一般为两子,也有三子以上的),使之难以调动(动则失子),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称为“丝线掏牛”。
卧槽马
象棋术语。指一方的马跳到对方底象前一格位置,此马既可打将(帅),又可抽吃边车。如遇对方双士未动,己方有炮助攻,往往可构成马后炮杀局。是实战中奔马袭击的一种厉害着法。
马后炮
象棋术语。马与将(帅)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空隔一步,炮在马后攻将(帅),从而取胜。是实战残局或中局阶段颇有力量的一种杀着。
空心炮
也称“空头炮”。象棋术语。此着法针对中宫将(帅)。相互间为空白地带,如辅以其他子力,常能构成各种难以抵御的攻势,给对方以致命打击。
闷宫将
象棋术语。用炮将军并把对方将死,称为“闷宫将”。
高兵
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二条横线以内,称为“高兵”。
低兵
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在对方第三、第四条横线上,称为“低兵”。
弱兵
也称“老兵”。象棋术语。兵(卒)过河界后到达对方底线,称为“弱兵”。因其作用比高兵、低兵小,故名。
残局
象棋术语。比赛双方经实力消耗后进入决定胜负或构成和局的阶段。
排局
古棋谱称“棋局”、“棋势”。象棋术语。一般指在残局基础上经过加工编排而成的各种局势。
四大名局
象棋术语。专指刊于《百局象棋谱》的四篇排局名作:《七星聚会》、《蚯蚓降龙》、《野马操田》、《千里独行》。为便于记忆起见,通常又概括成“七星聚会降龙,野马千里独行”两句。由于设计编排精巧,引人入胜,长期以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并经历代棋手悉心钻研,推陈出新,变化丰富多采。
七星聚会
俗称“七星棋”。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为《百局象棋谱》的首篇。因双方各有七子,故名。
七星棋
古棋谱排局。一般指民间流传的著名七子排局。
蚯蚓降龙
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此排局双车虽矫若强龙,但始终为两卒所牵制,故名。
千里独行
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结尾棋势是一车大战三兵。
野马操田
古棋谱排局。四大名局之一。棋势为:经过十余回合“序战”后,成为车马斗车兵的实用残局。出现先走一方易胜的假象,往往使人误认为起着即可成杀局而坠入圈套。
独卒擒王
也称“太监追皇帝”。象棋术语。残局中的一种着法。在杀局过程中,运用其他子力冲锋陷阵,牺牲殆尽,最后用一兵步步逼将成功。
三士三象
象棋术语。一炮、双士称“三士”,一炮、双象,或一马、双象称“三象”。“三士三象”的防御力量与士象全相等,都有一定的棋式。关键是中防稳固,不给对方的将(帅)起到助攻作用,可以抵挡一车的进攻。
门东户西
象棋术语。残局结尾阶段,象与将分开,造成将在左,象在右,称为“门东户西”。
二鬼拍门
也称“铁门闩”。象棋术语。双兵入九宫禁区,分列于对方中心士的两旁(占据四路与六路两条将门肋道),随时可进军发动攻势,火并中士,逼杀主将,故名。
残局炮归家
象棋术语。指残局阶段,炮退到自己的后方,既利用士、象当架子进攻、遥控,又加强防御,掩护将(帅)。
残局马胜炮
象棋术语。指残局阶段子少,马无绊腿轧脚的限制,攻守进退灵活,力量较炮为强。
双马饮泉
象棋残局。是三子归边的一种形式。着法为:牺牲一兵,巧妙地迫将出中宫;然后运用双马回环跳跃,盘旋进击,构成杀局。
将军脱袍
也称“关公脱袍”、“推窗望月”。象棋术语。指一方走子,飞一步象,既可化解对方的攻势,同时又可使己方将(帅)产生遥控的作用,从而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三子归边
象棋术语。凡有车、马。炮(兵)等三个进攻性的棋子集结在一起(不论中营、边线或侧翼),就有可能构成各种各样的杀势(用杀着将死对方)。这类情况称为“三子归边一局棋”,简称“三子归边”。
车心马角
象棋术语。指车立中心,马占士角,构成凶厉的杀局。
海底捞月
也称“车正永无沉底月”。象棋术语。车、炮巧胜一车,系常见的一种实用残局。棋势是双方都无士、象,一方车与主帅必须占中,再助炮沉底在将后打车,故名。反之,无炮一方如车、将占中线,则车、炮方面难以取胜。另车与主帅如占中,加上一个低兵,亦可构成这种巧妙的杀势。
一车十子寒
象棋术语。指车力强大,纵横进退,攻守自如。在残局阶段子少时,车可控制17个据点(约占全盘的1/5),实力占作战第一位,相当于马或炮之2倍。
太公坐椅
象棋术语。指对局结尾时,以一士、一兵巧妙地守和一马与低卒(士必须在帅后底线,而用兵走闲着)。
羊角士
也称“菱角士”。象棋术语。双士俱支于九宫上边,状如羊角,主要目的为防止四、六线上(中兵两旁的位置)的马奔“卧槽”攻击主将,支士拦阻马腿解危。
三仙炼丹
象棋术语。有二说:(l)残局阶段,三个高兵可以战胜对方的士象全,要点是先用一兵去塞象田,再依仗将(帅)的力量进攻,冲兵搏士,控制两肋要道,从而构成二鬼拍门的杀势;(2)三兵并排于对方的下二路(近几宫禁区),与炮、卒、双上分庭抗礼。是双方于细微处见功夫的练习短兵相接的步数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