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破解五四以来的激进和自卑情绪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就会明白论文化,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完全没有必要自卑,只要不自傲就可以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有什么意义么?
1、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政务院正式宣布每年的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2、五四青年节的意义
五四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
五四精神反映着五四运动不同于前此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五四时期那一代时代先锋的崭新的人格特征。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运动
赤血缔忠魂 科学驱愚昧
——五四运动90周年记
王毅捷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斗转星移,90周年过去了,但五四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适时且必要。
一、历史作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四运动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一条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们脱离广大工农群众,未能真正认识到蕴藏在大众中的伟大力量,这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五四运动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劳动群众的力量,开始放弃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逐渐转变了立场。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成立了400多种社团,在各种学说竞相争呜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而文化则是靠感情的转换,遗存下来才有价值,文化就是以哲学的形式和科学的方式进展着。“文化就是去掉完整性,区分出是与不是才能在文化进程中完成探索、发现、发明。〔1〕
五四运动后,《新中国》、《每周评论》、《晨报副刊》、《国民》等刊物开始刊登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编辑刊物、撰写文章、组织社团,初步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过比较,鉴别、争辩,马克思主义以其缜密的科学性和革命精神赢得日益增多的先进分子的信仰,中国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逐步成长起来。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束缚人们的思想 。相反,正是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思想才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刻的程度上获得了解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它在同中国实际结合中的不断发展,成为五四以来科学、民主精神的主流。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三、启示作用
五四运动所提倡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论述一脉相承,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秉承爱国敬民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坚持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二)坚持文化塑造,凝聚文化力量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联系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我们应当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的民族精神、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体现出的宝贵精神进行提炼、概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时进行总结,以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
营造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条件。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宣传教育,建立起正确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发展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双重功能、双重效益的思想,发展文化产品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文化法律建设,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三)坚持亲民爱民,为百姓谋福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党和政府多次出台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村政策充分体现出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体现了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看,每一次农村政策的重大调整,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1982年到1986年的五个一号文件,拆除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公社体制和高度计划、垄断的经济制度,把农民从人民公社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使农民从离社不离土、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向农民开放发展空间和改善发展环境,解决了粮食短缺、商品短缺、城市发展资源不足等难题。农村政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备注:
(1)《博弈圣经》
(2)党的十六大报告
五四”的圣火在一九一九年的春天燎燃,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扉页,也为穿越世纪峰头的青春礼赞写下序篇。
五四100岁了,100岁的五四年轻依然
从救国到强国,从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对五四生生不息的纪念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诠释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五四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这样说过:“ 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
百年前,有一群青年屹立街头,对着狂风扬帆沧海,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之中
百年后,有一群青年长弓倚天,对着时代立马昆仑,是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拼搏和汗水演义春华的硕果
百年中国,告诉我们:只有青春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
我没有美妙的歌喉,但我愿用最真挚的情感讴歌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青年人,他们以爱当音符,演绎着人生的瑰丽。我不是诗人,但我愿用最朴实的笔触赞美这些平 凡又伟大的青年人,他们以情为文字,谱写着中华民族的无私无畏;我不是画家,但我愿用最深刻的画笔勾勒这些平凡又伟大的青年人,他们以血做颜料,描绘着共 产主义事业喷薄的朝阳。
而我们我们不是乱世的英雄,远离了国家的风雨飘摇令我们的青春,如浩瀚大海中的一滴水浪般平凡而朴实。只是昔日的华年。莫离间就会被岁月释然。所以请不要 再为落叶伤感,为春雨掉泪;不要在肆意地挥退夏日,让残冬的雪来做颓废的伪装。因为岁月可使皮肤起皱,而失去温度,就也可以使灵魂起皱,让生命暗淡。 因为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生命的光耀,能在被践踏的躯体 上造就灵魂的重生;青春的绚丽,会将飞舞的思绪聚变成一首壮丽的挽歌。
我们不是乱世的英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始风淡去,“振兴中华”的壮歌却百响不绝
我们不是乱世的英雄。--"一二.九’的硝烟随浪淘尽;激昂的民族正气却永驻人间
我们要做大浪潮头最骁勇的弄潮
我们要做青春枝头最娇艳的花蕊
我们要做一只海燕,在暴雨中搏击苍穹
我们要做一峰骆驼,在茫茫戈壁里锤炼人生
那一腔忠贞的热血!那一柱沸腾的青春!那一道涤荡千年的中国魂!薪火相传、亘古而今,将五四铸成一枚赤诚的徽章,让我们骄傲的戴在胸前。
我们是明日的天之骄子,我们不是乱世的刀马英雄!
五四什么节日
中国青年节—
青年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和信念的一段时光。——拉斯金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刘向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一、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每年公历的5月4日,是我国的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来源于民国时期的一场爱国运动。
1919年1月,中国北洋政府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中,英、美等国不顾北洋政府的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北洋政府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5月4日这天,北京大量学生涌上街头游行示威。随后,全国各大城市集体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迫于此次运动的压力,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也就成为了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
二、五四青年节的意义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五四青年节既是对历史承诺的担当 ,也是对实现社会与人生的叩访 ,更是对未来历史的观照。
“五四青年节”每年一次 ,或隆重或简朴 ,但其节日的意义永在。“五四青年节”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一是作为青年的节日。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要牢记历史,继承祖辈们的遗志!
在1919年10月,总统举行秋定祭孔,同时组织了四存学会,以“昌明”“周公孔子之学”为宗旨,1921年更修订了《褒扬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封建礼教。梁启超和梁漱溟则高唱中国文化优越论,反对学习西方的文化,反对中国革命派,同时抵制马克思主义。而在五四运动中,反对中华道德思想文化的人士,推行了新文化运动,更提出“打倒孔家店”、“推倒贞节牌坊”等口号。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与尊重中华文化的复古思潮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中国的语言文字政策的思想渊源大部分都来自于五四时期的西化理论。
三、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和意义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它来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导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总的来说,五四青年节的设立一是纪念“五四运动”,一是作为青年的节日。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要牢记历史,继承祖辈们的遗志
青年节是在哪一年正式成立的 青年节确立的时间
1949年。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我国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的意义
“五四青年节”实际上已固定成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象征意义。其象征意义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当,对社会问题的激情破解,对各行各业的唤醒与创造。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青年节放假吗
放假。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2008年4月,经国务院法制办同意,“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3亿多青年将于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青年节期间,我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