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肾脏移植是器官移植的范例?
肾脏移植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器官移植的先河,是器官移植的范例。正如家中的“下水道”是用于排除各种污水的装置一样,肾脏在人体内也起“下水道”的作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清除人体血液内的各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和毒物,一旦此“下水道”的功能已不可逆地丧失,人体的毒物和废物将急剧堆积,患者最终死于“尿毒症”。
随着肾移植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认为:任何原因的肾脏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阶段后,若患者其他脏器功能良好,均应进行肾移植。在肾功能已衰竭后及移植的肾脏恢复功能前,一种叫人工肾的机器可完全代替肾脏的功能,即定期把患者的血液引入人工肾,由人工肾清除了血液内的毒物后,再将已净化后的血液重新注入患者体内。目前,人工肾不但可以完全取代肾脏,而且已成为由于各种原因(如缺少手术费用、缺少可用于移植的肾脏等)不能进行肾移植的患者维持生命、长期生存的一项措施。遗憾的是,一台几百千克重的、插满各种管道的机器,现在暂不能植入体内。因此,要想让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必须进行肾移植。
有关肾移植的问题?
现在年龄太大,不能做肾移植的,如果身体检查是健康的,检查肾脏是正常的,那就不需要做肾移植的,所以正常生活就可以了,年龄比较大,不能作为供体的,供体一般要求50岁以下的人群,如果身体有不舒服的症状,那就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避免影响身体健康,以后正常生活就可以了。
一、选择一个好的移植中心
一个好的移植中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规模较大,移植经验丰富,手术技术成熟
2、能够准确进行各种药物浓度监测
3、开展移植肾活检,病理诊断水平高,能够正确诊断和处理术后各种并发症
4、能够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正规的随访,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5、能够以绿色通道的形式快速诊治肾移植术后各种急、重症
选择一个好的移植中心对于取得更好的远期效果非常重要。目前大的移植中心手术方式都已经很成熟,主要问题还在于术后各种问题的处理。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排斥反应,药物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等等,这些情况都表现为移植肾功能的减退,确诊依赖移植肾活检,因此选择一个移植肾活检以及病理诊断水平高的移植中心是很有必要的。
二、入院接受术前检查
前面提到,不是每个尿毒症病人都能接受肾移植,所以,您如果决定接受肾移植,还需要住院检查,确定您是否有肾移植的禁忌症。同时,因为尿毒症病人的一般情况都比较差,入院检查的同时医生还会为您制定一个方案进行身体方面的调整。请您注意,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术前检查是必不可缺的。
三、等待供肾
等待供肾可能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您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一步调整身体的状况,医生会尽快为您提高配型的机会,一般一对供肾会有多人配型,这样可以保证每个都有机会接受配型记过最好的供肾。
四、接受手术
如果您幸运的配型成功,您就可以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接受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请你不要紧张,目前肾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医生会把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大的移植中心手术并发症已经基本得到杜绝。
五、术后康复工作
术后护士会为您进行24小时全天候的特别护理,有心电监护仪为您进行实时监护,我们常规为您安装了止痛泵,所以一般不会有什么痛苦。24小时后,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恢复性活动,2周左右可以考虑拆除切口缝线,没有特殊情况一般1月内都可以出院,继续院外治疗。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您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能更改或者增减药物。
肾移植敏感问题包括供体来源,经济承受能力,手术医生,术后治疗护理,抗感染及抗排异,病人的身体状况,持续治疗护理等。
你好肾脏移植最主要的是找到肾源然后配型成功,应该这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有肾源,且配型成功的话,术后需注意排斥反应,感染等.
肾移植问题
1.充实地血液透析,改善心功能、更正贫血和节制血压。
2.按照病人的状况选择性的进行(jinxing)肾移植前,包罗有:原肾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解除尿路梗阻和更正膀胱功能障碍等手术。
因为移植肾供体和肾移植受体间存在着抗原的差异,是肾移植后排斥反映发生的基本,排斥反映的发生直接影响着移植肾的存活。在人类与移植有关的首要有红细胞ABO血型抗原系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简称HLA)。为了避免或削减肾移植后发生排斥反映的可能,取得肾移植的成功和使移植肾持久存活,肾移植前必需进行包罗有血型、淋巴细胞毒试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和选择性进行群体反映性抗体(PRA)搜检等多种配型。
肾移植假若有可能,要求有尽可能多的HLA位点沟通。PRA阳性者要确定针对性的抗体,在进行HLA配型时尽量避免有抗体的位点。
3.术前进行(jinxing)血型、HLA(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型和淋巴细胞毒试验等搜检。
肾移植前都需要做哪些配型搜检?
肾移植要求受者血清与供者淋巴细胞的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即淋巴细胞毒试验的细胞杀伤率要小于10%为阴性、10%-15%为弱阳性、年夜于15%为阳性。
4.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学搜检。
肾移植起首要求供体和受体间的血型要吻合输血原则:O型接管O型、B型接管B型或O型、A型接管A型或O型、AB型可以接管AB型或A型或B型或O型。
5.拍摄胸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肝胆胰脾肾B超搜检。
6.做病原学搜检:HBV、HCV、HIV、CMV、EBV、HPV、TB及咽拭子、痰、洁净中段尿培育等。
7.8.术前一日按照病人的不合情形最先服用免疫按捺剂。服用的药物有: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骁悉)或百龄胶囊等。今朝以骁悉+强的松龙+环孢霉素A的三联用药是一个较好的方案。
术前或术日进行一次肾移植血液透析。
关于换肾?
肾移植一般要十万以上,换肾成功率能有90%换肾后是
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功能未恢复前,要禁食水, 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粥类、等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促进伤口愈合及肾功能的恢复,避免过量摄入蛋白质及豆制品,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排便, 下床活动时要轻柔,尽量避免下蹲动作 ,以免导致伤口裂开甚至肾血管破裂,睡眠时应尽量避免身体的过度扭曲。
为什么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术后3-6个月内是至关重要的,是影响到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服用的免疫抑制药量较大,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另外,此时免疫反应强,易发生急性排斥。近期急性排斥又往往会促成以后转为慢性排斥,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术后6个月后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还可能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如果能够度过慢性排斥的难关,将发生肾存活寿命的飞跃。
因此,定期复查和随访十分重要;便于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迅速处理慢性排斥。这样可使一部分病员移植肾功能不可逆转的恶化变为可以逆转,或将慢性排斥的病理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使病友带肾存活时间延长。
不幸的是大部分病友就诊甚晚。他们中间多数换肾成功,认为可以万事大吉,掉以轻心,不按医嘱服药或随意减少服药量、不定期复查及随访,认为等不舒服了再来找医生不迟。有人甚至都不作化验、随访。事实上在慢性排斥初期阶段,或血肌酐在250-300 mmol/L时,病员可以没有特殊的不适。食欲、尿量都可以"正常",而此时的"祸根"已"潜伏"下来,若等到"人感觉不舒服了"再开始就医,往往为时已晚。这种例子临床上屡见不鲜。
为此,奉劝移植成功肾友们,移植成功是来之不易的;要按医嘱足量服用强效免疫抑制剂新山地明或环孢素并定期复查,才能确保移植肾功能的持久、正常。
尽快发现排斥反应的信号
出现下列情况要注意是否发生了排斥反应。
(1)发烧、(2)尿量减少或体重增加、(3)移植肾肿大、疼痛、(4)血压升高、(5)不明原因的乏力、腹胀、头痛、食欲减退、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稳定、烦躁等、(6)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尽快复查一次肾功能,并尽快与医师联系。
真的要终身服用排斥的药物.
肾脏移植
肯定不需要当场移植,也不能这样。
因为取肾脏的地方很多,比如手术台,刑场都可以取肾源的,但是在这些场所是不能够进行肾脏移植的,肾脏移植的地方必须是在特定的实验室,消毒空气房间以及房间里面的东西,把微生物的量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因为,进行肾脏移植的病人,需要应用抑制免疫和排斥反应的药物,这样病人免疫力很低,很少的致病菌都可以致病导致生病危险,致使手术失败!这是从移植的角度来说的.
从取肾脏方面来看,只需要遵循一定的医学手术原则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刑场:可以在犯人刚停止呼吸和心跳时,肾脏细胞还没有死亡的时间切下肾脏,放在一定浓度和温度的NS溶液里面,在一定的时间内送到实验室进行移植就可以!
肾移植是什么?
肾移植是把一个健康的肾脏植入病人右下腹的髂窝内。因为右侧髂窝的血管较浅,手术时容易与新肾脏血管接驳。一般多选择髂内动脉进行吻合,如果右髂内动脉管腔内出现动脉硬化、管腔狭小,术后恐血流量不足,亦可以与病人髂外动脉作吻合,血管吻合后,放开全部阻断血管的血管钳,待新的肾脏供血良好,便逐层缝合腹壁,完成手术。肾移植并非新肾与旧肾的交换。
肾移植前是否一定要把病肾切除呢?目前的肾移植手术仅需完成健康肾植入腹腔的程序,已不主张移植前先作双肾切除了,除非十分必要。
所谓必要,即是指原有的肾脏病继续存在,会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或使疾病进一步扩散。例如严重的肾结核,肾脏本身的功能已失去,结核病灶的存在,还会向各处扩散;又如多发性铸型结石的存在,伴发顽固的细菌感染,容易引发败血症、肾盂积脓、肾周脓疡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此外,还有肾脏肿瘤、巨大的多囊肾、大量的血尿等情况,也考虑先作肾切除,复原后再做肾移植,并非两种手术同时进行。除了上述疾病,均不主张处理原来的肾脏。
肾移植指征
一般来讲,肾移植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故凡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均可用肾移植治疗。但为了提高肾移植存活率,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患者较为严格,一般从病情、原发病种类、年龄等方面考虑。Scr>1326μmol/L(15mg/dL),Ccr<5mL/min是肾移植的基本依据。从原发病来讲,最常见的适合作肾移植受者的原发病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和囊性肾病。年龄虽然不是选择的主要指标,但以在15~55岁的青壮年为好。
适应证
(1)自体肾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为肾动脉起始部具有不可修复的病变者。在复杂肾内结石或畸形采用一般方法难以解决的时候,亦可行离体肾脏修复后,再移植至髂窝(即Bench手术)。
(2)同种肾移植适于每个患有不可恢复的肾脏疾病并有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常见的有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肾血管硬化症和多囊肾。此外还有外伤所致双肾或孤立肾丧失者。
禁忌证
与肾功能衰竭有关的疾病应列为肾移植术的禁忌证。
(1)当肾脏疾病是由全身疾患所引起的局部表现时,不能考虑肾移植,因为这一疾病将蔓延到移植的肾脏。如淀粉样变性、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弥漫性血管炎等。
(2)全身严重感染、肺结核、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病人,不能考虑肾移植。因在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时,疾病将迅速恶化。
肾移植治疗疾病国内指南
1960年吴阶平院士率先实行第一例人体肾移植。
20世纪70年代肾移植全国正式展开。
自1989年以来,每年施行1000例以上,至1994年底累计13594例次。开展肾移植医院由1991年77个增至1993年的95个。至1993年底,1年生存率从1984年的86.7%提高到93.7%,长期存活率也逐年上升。
1994年底国内开展肾移植累计13594例次。开展肾移植医院由1991年77个增至1993年的95个。
至1998年底, 全国开展肾移植的单位已达80个,肾移植总数达到2万余例。
2000年5月国内肾移植累计已达2.53余万例次.我国每年实施肾移植4000余例次,居亚洲之首,最长健康存活达23年。目前国内已有91家医院能够开展临床肾移植手术。
2005年3月20日在武汉总医院获得成功 国内首例自体肾移植手术完成。
目前肾移植5年以上存活者超过1000例,10年以上超200例,最长存活18年。
肾移植治疗疾病国际指南
1933年乌克兰外科医生Voronoy施行了第一例人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但失败了。
1936年苏联医生沃罗诺伊(Voronoy)进行了最早的同种肾移植。
1947年,美国医生Hume将肾移植于病人手臂血管上获得了短期有功能存活,使得这位急性肾衰病人得以生存。
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布里格姆医院,约瑟夫·默里(Joseph Murry)医生做了世界第一例纯合双生子间的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开辟了器官移植的新纪元,也为其他器官(如肝、胰和心脏等)的移植铺平了道路。
1955年美国医生Hume在肾移植中使用了类固醇激素,使同种移植有了新的进展。
1960年英国医生卡恩(Calne)在狗的肾移植中用了6-硫基嘌吟,后来在临床中发现副作用而停止使用。
1962年硫哇嘌吟临床应用使肾移植的成功率大幅度提高。随后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制剂的普及,以及使用了脾切除术抑制排斥等方法为移植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从1988年至2000年,全世界共有137347例肾移植,其中活体肾移植的数量占30%。
肾脏移植是怎样的?
肾脏移植始于1954年,一位叫缪瑞的医生给一对双胞胎姐妹做了这种手术,至今她们都很健康。迄今全世界移植手术的总例数已超过16万人次,我国肾移植数也已达11000多例。移植后存活3年以上者有1845例,存活5年以上者有772例,存活10年以上者103例。在1万多例手术中能活10年以上的只有100多例,是否存活率太低了?是的,这也反映出这种手术的难度以及有许多医学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首先,一个最主要的难题是外来的肾脏能否在接受移植者体内“安家落户”,因为至今仍没有好办法让接受者不排斥他人的肾脏,这种现象医生们称之为“排异反应”。
因此,如何防止“排异反应”是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那么,什么是排异反应呢?要讲请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再讲一下人体中的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好比我们身体的防御体系,它具有识别自身组织以及“外来入侵者”的本领。对于自身组织它加以保护,而对于“异己分子”,则该系统中的卫士——免疫淋巴细胞便会紧急动员起来,包围入侵者,同时释放出某些毒素、抗体将它们杀灭或是溶解,这种过程就是排异反应。医生们常将机体的这种过程称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因为器官移植时还会发生另一种反应,即外来的免疫系统也会排斥宿主组织,尤其是当给那些无免疫功能的病人移植外来组织时更加激烈,这称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这种现象在骨髓移植中非常普遍。
为了让移植的器官能在接受者体内长期定居,医学家们目前都在想办法来制止这种排除异己的“相互残杀”,这就是医生们所说的“抗排异治疗”。当前,抗排异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免疫耐受治疗”,就是在移植前预先注射能保护移植器官的药物,使其不受免疫淋巴细胞的攻击;另一种方法是免疫抑制疗法,就是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无力对移植物发起攻击。后者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在肾脏移植中,最有效的是以环孢菌素A、硫唑嘌呤和糖皮质激三联用药来抑制受体的排异反应。后来医生们发现,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肾脏移植的急性排异效果也很好。最新的研究则指出,决定排异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白细胞上存在膜抗原,而膜抗原是由染色体上某些基因控制的。因此,今后应通过改变控制移植抗原的基因,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这是属于基因工程的问题,有待于人们继续探索。
为何肾移植一般情况不摘除病肾?
很容易理解 首先 肾移植手术并不需要将新肾脏进行原位移植 目前一般是采用将供体肾血管与受体髂血管吻合 再将供体输尿管与受体膀胱壁吻合的移植技术 这样肾移植在手术操作上基本与原来的肾脏并无太多关系 其次 不切除的残存肾脏尚可使病员保持一定量的肾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切除则会失去这部分功能 再次 增加另一次切除病肾手术本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身体就是增加一次打击 手术风险相关和并发症就不得不考虑进去 如手术本身并不是非常必要 则手术能起到的作用就需要权衡 最后 如肾肿瘤 大量血尿 多发性或铸型结石并顽固性反复发作肾盂肾炎 抗基底膜抗体阳性的肾小球肾炎 经血透及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肾性高血压 严重肾结核等一些可能影响到患者全身健康或者影响移植肾发挥功能的疾病 确实仍需在肾移植手术前切除病肾